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

龍首村是如今陜西的小康模範村,也是擁軍模範村,一溜磨坊,主要都在制作軍糧。

蘇油這次過來,一是帶著石薇出來散散心,二是視察龍首村產業。

所謂的軍糧一是主食,一是副食。

主食有三種,一種是小米和麥子為主,攤到鐵鐺上,木棍一刮——其實不用說那麽多,就是後世的煎餅。

煎餅這個時候就有,渭州有錢人家過年的時候,會將垃圾掃出,在通衢堆成一堆,上面蓋上七張煎餅,這個叫“送窮”。

不過煎餅對蘇油這個吃米飯長大的人來說有些不太友好,蘇油自己感覺這東西比火邊子牛肉還要耐嚼。

於是就還有另外一樣主食——饢。

這東西經過發酵,有酥松的空洞,口感比煎餅舒適些,還可以泡湯裏吃,也很方便。

兩樣東西的存放時間可以很久,比如饢烤幹一些,放一年都沒問題。

還有一種就是炒面了,這個花了蘇油的大心思,將自己在後世從跑山匠那裏淘到的炒面配方,尋天師道的師兄們做了加減搞出來的。

後世志願軍戰士一人一個炒面袋,能在朝鮮作戰半個月無需補給,這個也是好東西。

如今有了液壓設備,蘇油的要求當然不止這一點點,商州正在嘗試用炒面制作壓縮軍糧。

副食主要是魚類和肉類,除了日常的腌肉鹹魚,如何讓東西好保存還好吃,蘇油也費了不少腦筋。

比如油肉,這東西作為軍糧也是妥妥的,就是有些費油。

小腸已經被列為了戰略物資,羊小腸經過處理,是最好的傷口縫合線;豬小腸是做香腸和火腿腸的最佳腸衣材料。

火腿腸說得好聽,蘇油加了香料,味道也很好,其實就是面粉調邊角碎料的雜肉醬填充的而已,算是廢物利用。

龍首村的副食產業,重點是罐頭。

罐頭是粗糙的陶罐,只在罐口掛了一圈瓷釉,方便密封。

蓋子是鐵皮鍍錫,裏邊墊了薄薄一層杜仲膠片。

這東西不能代替橡膠,但是高溫下具備橡膠特性,正好用來做罐頭密封用。

同樣的設備,在蜀中做的是糖水水果罐頭,魚罐頭;在陜西,那就必須是各類肉罐頭。

目前龍首村,主要是紅燒牛肉,黃燜羊肉,梅菜豬肉三款。

將材料做好,加入陶罐,放到大鍋上蒸,然後擰上從開水中取出的蓋子繼續蒸一刻鐘,冷卻後鼓起的蓋子就被吸得凹了下去。

其實蘇油挺喜歡吃這樣的罐頭,尤其是羊排,罐頭蒸的時候自帶高壓,連骨頭都是酥的。

軍中漢子們也愛這口,反正蘇油就沒有見過誰吃肉罐頭吐過骨頭。

往蒸汽騰騰的罐頭車間裏瞅了一眼,蘇油趕緊掉頭。

車間裏女工們穿得賊少,戴著棉襯底的皮手套,低頭忙碌著,根本就沒注意到門口有人偷窺。

再來到包裝車間,蘇油對龍首村的生產場景非常滿意,對馮老漢說道:“這個廠一年能給村子帶來多少收益?”

馮老漢滿臉紅光:“都還沒給探花郎道喜,蕭關大捷,幹得夏狗們哭爹喊娘,再過幾個月小公子生下來,就是雙喜臨門。”

蘇油笑道:“老馮你這是迎來送往多了,都學會場面話了。”

馮老漢連連說不敢:“我們的罐頭不貴,一個牛肉的一百文,一個羊肉的五十文,豬肉的便宜,豬肉三十文。”

說完笑得樂開了花:“可架不住它量大啊!而且有湯有水,賺頭還真不小,今年家家分了十幾貫,剩下的留著做本,我們再搞兩個車間出來。”

“天神爺呢,不做這個,都不知道東京牛羊肉那麽貴!我就說為啥東京商人喜歡拉牛羊肉的,原來那邊的肉價是我們這邊的好幾倍!”

蘇油說道:“就這樣牛肉還不是想有就有,開封各縣,家裏死牛官府要問罪的。對了,今年龍首村恢復賦稅,你欠衙門那一屁股債,可該還了。”

馮老漢不樂意了:“我早兩年就想交了,想著還欠著官府的錢糧,家裏卻堆著糧食,心裏頭怎麽都虛得慌。”

“去找縣裏打聽,說是官家當年免了渭州四年錢糧,到今年才算完。聽說兩位太後弄了個慈善基金,小老兒想著是不是……”

蘇油白了他一眼:“可得了吧,綢子都沒穿上改想這些,再等幾年!朝廷召命辦學,村上有小學嗎?”

馮老漢點頭:“有,有有,俺們村和隔壁牛灣不一樣,我們請的是蜀中先生!”

“哦?”蘇油來興趣了:“走,看看去!”

小學是村子裏最好的一座房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刻在宋人骨子裏邊的東西。

一個年輕的士子正在小書房裏批改作業,見到蘇油過來趕緊起身:“學生魏江,見過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