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

李師中笑眯眯地說道:“小七還行,定性了就更好。對了,朝中又不消停了,這方田均稅,明潤有何見解?”

方田均稅法,其內容包括方田和均稅兩個部分。

方田是對田畝的清查丈量,千步邊長的土地,謂之一方。

每年九月農閑以後,縣令及其他官僚,用方為單位清丈土地,並在方田的土地冊上注明田地的形狀和土地的色質,丈量完畢後,根據土質而定其肥瘠,區分為五等,由此均定稅額高低。

至第二年三月完成後,通告百姓,並以一季為期,允許當地農民對清丈土地和所定稅額提出意見。

然後由縣府發給各戶戶帖,作為地符。

接下來就是均稅。

土地清丈完畢後,對田稅進行重新厘定,各縣以原來的租稅為定額,不準超越,然後攤算到田畝之中。

至於絲帛、綢絹之類的征收,只按田畝多少好壞而不按桑柘有無來確定,官府將這些有關條文預先告訴老百姓,使老百姓不受謠言影響而砍伐桑柘。

同時,荒地歸於耕作之家,不必追究冒佃。

瘠鹵不毛之地可以自由佃種,允許老百姓到山林中樵采,樵采所得不充作家業錢。

農民經營山林川澤及陂塘、河堰之類,不許收稅。

投靠豪強的“詭名挾佃”,即豪強們的馬甲,都必須更正過來。

最後,在方田的四角,堆起土堆,種上樹木,作為清丈田地的標記。

如果農戶分家另居、買賣田地,都必須以方田賬冊為依據,重新畫地。

方田均稅法從京東路開始,逐漸推廣,最後普及全國。

蘇油說道:“這個法其實很好,清理丈量民間田畝,官府做到心裏有數,為下一步做準備。”

“不過占有隱田的兼並之家,詭名挾佃之輩,必然會想盡前方百計阻撓;還有田土坡度形狀千奇百怪,如何丈量計算,呵呵呵,我覺得滿大宋能幹好的人都不多。”

李師中說道:“這有什麽不好量的?”

蘇油笑道:“關中,河北,兩浙還算好辦,平川之地,自然好量。可要量我眉山那種彎裏拐彎的梯田,呵呵,可夠朝廷喝一壺的……”

“李公,要不我們陜西換一種方式如何?”

李師中對蘇油已經免疫了:“又想改良?”

蘇油說道:“方田好辦,我們的測量繪圖都沒問題,其實只要表明地標,得到大數就可以了。”

“不過均稅一事上,按照土地畝數和等級,以及縣裏的賦額來攤算,還不如按產量計稅來得方便。”

李師中問道:“如何操作?”

蘇油說道:“其實就是將舍丁稅地那一套做紮實。其一,將無地戶,四五等戶動員起來,開展分地運動,鼓勵他們揭發大戶的隱田,揭發詭名挾佃現象,予以獎勵,方便把握實際情況。”

“其二,將田稅按戶分等,四五等戶,稅率最低,然後依次增高,增加兼並的成本。”

“其三,各戶糧食產量,其實鄰居,保甲都知曉。許民自行上報,保甲監督。縣中,州府進行抽查,如有不實,進行處罰。”

“其四,公開公平。各地確定戶數田畝地等收成後,必須張榜公示,許百姓提出異議,官府復核。”

“其五,有效監督。一切數據,均需有測量,復核,抽檢三人記錄。如有假公濟私,受賄瞞報者,一經查出,必須追責到人。”

“其六,鼓勵開荒,我們陜西還可以加一條:凡購置農機,興辦水利者,並給予相應的稅收減免。開墾以前拋荒熟地者,官府驗收後,可以歸於新主。”

李師中點頭:“這些我來,不過軍中如今懂測量明計算的人才不少,得找明潤你借一套班子。”

蘇油點頭:“其實還有一條,朝廷租賦,能實打實手上來的,不過正常應收的三分之一,與其得惡名而無實利,還不如奏請朝廷,將租賦削減三分之二,得個名聲。”

李師中搖頭:“你就是心軟,這個提議我倒是可以副署,但是明潤,就朝中現在一個錢恨不能變成兩個的風氣,你指望能獲準?”

蘇油也搖頭:“李公,同不同意,是他們的事兒,可說與不說,卻是我們的事兒……”

秋收之後,陜西主動和中央保持一致,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計量。

蘇油給李師中送去一件神器——鐵絲水泥柱子。

其實就是後世空心水泥電線杆子的手藝,不過沒那麽長。

用手工螺旋鉆在地上鉆出孔,將壓印著編號的標稱柱子插進去埋穩當,方便又快捷,比什麽樹林土堆快得多,也便於統計。

然而在計量過程中,蘇油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很多蕃人出身的延邊弓手,他們因功獲得的功賞土地,被奸商們低價收購了,而蕃人們好像也不怎麽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