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賜第

蘇油得意壞了,一路打著招呼:“張員外,哈哈哈兩年不見又富態了,郎君在刑部挺好?看,這我家扁罐,扁罐給爺爺笑一個!”

“李婆婆還提湯瓶呢?你娃不是有份差事嗎?哦現在都進行人司了啊?好好……看我家扁罐!乖吧?”

“周大娘子!別躲啊!這麽胖身子躲哪兒看不見?扁罐,給周大奶奶拜個早年!周大呢?哦去市易務那邊擺攤了啊?家裏肯定藏著好豬腿呢!還有風蘿蔔!趕緊的正好順道……”

一路聊著天一路顯擺著孩子,走得就有些慢了。

周大家的從屋裏取來一條豬腿掛在蘇油的馬上,然後又要去扛蘿蔔。

蘇油踢了孫能一腳:“有沒有點眼力,動手幫忙啊!”

然後才問周大家的:“娘子別忙了,讓那小子自己去。現在市易司這档子事兒,生意有些難吧?需要幫忙言語啊……”

周大家的胖臉直搖:“沒有啊?”

“沒有?怎麽可能?”

周大家的覺得很奇怪:“是真沒有啊,我家的蘿蔔豬腿一直就是從皇莊進的,皇莊子裏官差們也不敢去收牙錢。”

蘇油愣了:“那你的豬腿風蘿蔔做好之後呢?”

周大家的都美壞了:“我家的這倆樣又放不壞,三個月半年風味還更好,不像什麽果子冰雪,一天賣不出去就砸手裏邊。”

“以前達官貴人們除了你,可是不吃咱家豬腿的,內城裏我們平日也不敢去叫賣。”

“現在人家市易務主動叫我們進內城賣,貴人們也吃上了,生意比以前好了太多,幾個牙錢那是應該收的,還許我們賒貸,皇上發錢給咱做買賣,可是老大的天恩!”

呃……蘇油突然明白過來了,對於需要擴大產能,所需資金又不多,產品銷路還好的商戶來說,跟市易務賒貸,還真特麽不虧!

不過這樣的商戶,汴京城裏絕對不多,市易法能夠惠及的人,和它損害的人相比,比例實在是太小。

看著眼前為了市易法樂得見眉不見眼的周大娘子,蘇油一時有些哭笑不得,自己反對市易法反對得最厲害,結果自己最喜歡的街坊和最喜歡的風味食品,竟然就是這法的受益者。

這特麽還有講理的地方沒有啦?!

嗯,這事情得瞞著周大娘子,不然以後搞不好吃不成白食了!

幹笑著呵呵了兩聲,待到風蘿蔔上了馬背,蘇油才對街坊們說道:“陛下賜了宅子,這都還沒看過呢,反正今後大家又離得近了,那我過兩日再帶著扁罐來給大家拜年。”

街坊們七嘴八舌,說他們早在門外看過了,宅子外頭看著不賴,門口旗槍擺設賊威風。

有老頭還說那邊門檻高,那宅子一看就不敢進,讓蘇油沒事兒跟蘇家老宅兩邊住,宜秋門蘇宅大家串門沒壓力。

蘇油只好點頭說好,進了宜秋門,揮手讓街坊們回去。

孫能對老師這份好人緣羨慕壞了,這娃以前就是人見人躲的浪蕩子弟,地震中想喝別人一口粥被石薇打狗一樣的打,就想不通蘇油怎麽能大咧咧從別人家往外拎豬腿搬蘿蔔,別人還開心得不行的樣子。

蘇油呵呵笑道:“當年劉邦見到始皇帝出巡那氣勢排場,羨慕地說道:‘大丈夫當如是也。’幹臣啦,我卻覺得,真正的大丈夫,是永遠活在老百姓心裏邊那種。所以啊,沒事兒串串門,說說話,搭搭手,從給街坊們留個好開始做起吧……”

趙頊賞賜的宅邸還行,不過只有架子和簡裝。

這是個很好笑的事情,後人想到封建王朝,大官們肯定住著豪華的宅邸,其實那是辮子戲看多了。

寫過《黃岡竹樓記》的王禹偁曾指出當時汴京的房價:“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非勛戚世家,居無隙地。”

蘇油的賜第在內城,正是所謂的重城之中,雙闕之下,這是重賞,是非常幸運的。

宋朝很長時間內都未建設官邸,京朝官只能自己租房子。

寇準一生曾兩度入相,一任樞密,“富貴四十年”,“無田園邸舍”,每次回京覲見只得寄居僧舍或賃宅。

當時有名的處士魏野贈詩給他:“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

一次,遼國使者訪問大宋朝,在國宴上直接就問:“誰是‘無地起樓台’宰相?”——尷尬的是,這時的寇準已經被朝廷貶謫了。

當然這也不是寇老西兒沒錢,這娃可是奢華了一輩子,只是覺得在汴京花一兩萬貫買房太不劃算罷了。

真宗朝的樞密副使楊礪,租住在陋巷,“僦舍委巷中”,他去世時,宋真宗冒雨前往祭拜,發現巷子狹窄,連馬車都進不了,“乘輿不能進,步至其第,嗟憫久之。”

韓琦就曾經對仁宗稟報過:“自來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止,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