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

章惇這才松手,氣沖沖地尋了把椅子坐下來。

呂惠卿拱手道:“恩相,陛下相召一事,可有詳情?”

王安石嘆息了一聲:“蘇明潤入宮之前,陛下已經寫好了事宜,命開封體放免行錢;三司察市易務;司農發常平倉;三衙具熙、河所用兵事;諸路上民物流散之故;青苗、免役諸法,權息追呼;方田、保甲並罷……一共整整十八條。”

呂惠卿大急:“如何使得?一旦盡廢,多年努力,豈不付之東流?”

王安石說道:“是啊,僵持不下之際,蘇明潤到了,得虧他一場奏對,方才讓陛下意轉,改命中書將熙寧以來創立改更法度,具本末編類以進。總算是緩和了一步。”

呂惠卿沉吟片刻:“我有一策,可命諸路監司、郡守,上陳利害,然後我們擇其中合意的,呈報上去……”

王安石看了他一眼:“蘇明潤已然建議陛下,發給諸路監司、郡守,判官密匣。封藏奏章,直達宸幾。吉甫,你是不是認為,群臣密奏裏的內容,還能和以往必須經過中書審查的一樣?”

呂惠卿大驚:“這是侵犯相權!”

王安石點頭:“對,但是正因為如此,陛下一定會同意!”

呂惠卿覺得匪夷所思:“他蘇明潤,難道就不怕有一天成了宰執之後,作繭自縛?”

鄧綰說道:“他這是落井下石,居心叵測!”

王安石對兩人的思路感覺匪夷所思:“蘇明潤離宮之時,已經表明態度辭職。出了這麽大的事情,當然要承擔責任,你們當他是戀棧權位之人?說他居心叵測,對他有什麽好處?”

見到呂惠卿,鄧綰,甚至自己的兒子都是一臉異樣的表情,王安石有些隱隱約約的明白了:“或者,你們也都是這樣看待老夫的?”

呂惠卿心裏咯噔一下,糟糕,失分了。

王安石這話裏,透露出對自己的失望,也怪自己過於熱切,一不小心就忘了掩飾。

趕緊彌補道:“恩相,明潤此舉,固然是高風亮節,但是事實上,是將相公你放到了火上烤啊。”

鄧綰也趕緊附和:“正是!他這是在逼相公你效法他,自劾去位!”

王雱咬牙切齒,一針見血:“他這是謀博虛名,用父親的現在,博他自己的未來!”

見到王安石面起怒容,呂惠卿趕緊打岔:“先不說這個,當務之急,是接下來我們該如何應對。相公,你是我們的主心骨,無論如何,還得挺下去啊,否則追隨之人,只怕都不會有好下場。”

王安石沉吟片刻:“陛下說了,欲與我師傅之職。”

三師!呂惠卿頓時大喜:“這也很好啊。”

王安石搖頭:“我辭謝了。”

眾人頓時又是大驚,王雱急道:“父親,又是為何?”

王安石嘆息道:“我想明白了,人存而政息,與人去而政留,哪個重要?”

眾人面面相覷。

王安石見眾人不說話,自己回答道:“當然是人去而政留。老夫履任之初,就曾經說過,雖萬千人吾往也,至於那些虛名,有何可戀?”

看了看呂惠卿:“吉甫,子華在河北,與文公不相能,他與我同榜進士,數年前就已是參政……”

呂惠卿秒懂,心中雖然有些失望,但是更多的是自信:“吉甫明白。定當襄助韓學士,便如襄助相公一般。”

王安石點頭:“當然,我也會向陛下推薦你。不過提拔太快,其實對個人仕途更為不利……”

呂惠卿猶豫了一陣:“相公,那蘇明潤……他何去何從?”

王安石說道:“其實明潤,我是想讓他入三司或者樞密的,可如今出了鄭俠一事,我也不好強奪其志。”

呂惠卿問道:“他要堅持外放,何處比較好?”

王雱立即說道:“蜀中,陜西,這兩處肯定不行。蘇明潤在兩地聲望崇隆,司馬光,富弼對他影響甚大,一旦合流,更不可制。”

鄧綰說道:“還有王韶,蘇明潤若是去了陜西,王韶肯定會倒向他,另外置將法完成選將之前,蘇油在西軍的勢力,恐怕還是壓制一下的好。”

王安石沉吟一陣:“明潤能力卓著,每去一地,就會在一地造成影響,其實安放在河北,看守京畿門戶,撫促民生,也是不錯。”

章惇到底還是新黨一派,小心提醒:“河北有文司空,雖然從來對明潤都是呼來喝去,可是蘇明潤給他的建議,一向是言聽計從。兩人都師從龍昌期,表面上沒什麽交情,實際上……”

“忠烈祠鬻拳和介子推得以供奉,便是文公與明潤一明一暗促成的,而這春秋二先賢,恰恰是龍昌期最推崇的。”

呂惠卿也說道:“相公,除了眼下,還要計慮到將來,如今蘇明潤在西軍之中,已經頗有影響,要是河北軍中再是如此,這個……有些未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