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

趙頊來到向皇後這裏,卻是曹太後和高太後也在,趕緊上前:“孩兒給兩位娘娘起居。”

向皇後上來接著:“臣妾恭迎陛下。”

趙頊將羽氅解下遞給她:“最近都在忙什麽呢?”

向皇後用眼神示意桌上那一堆的賬簿:“這不馬上年底了嗎,內庫也在盤存,還有各宗的產業也要清賬,也都要一一過問。臣妾支應不開,便只好央求到娘娘那裏了。”

趙頊笑了,皇後也算是有心,這是怕自己年底繁忙失了起居之請,悄悄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

曹太後笑道:“哥兒辛苦,新婦也辛苦,其實慈善基金那邊也有一攤子的麻煩,這個可求不著老婦人,求你娘親即可,她可料理得清楚明白。”

高滔滔說道:“其實就是用人。韓非裏所說的‘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不過那套制度是小妹給立起來的,聽說是四通那邊的老規矩,制度大抵上講分三類。”

“一類叫產權,就是規定參與經營的各方出資的和出力的,分出哪些是公,哪些是私,賺了怎麽分,虧了怎麽攤抵,小妹說那叫財產權利制度。”

“第二類叫組織,即一個商號裏邊,該有那些司,档,各自該幹什麽,相互之間怎麽協作,權責各是什麽。”

“第三類叫管理,也就是實政。就是商號裏邊人心怎麽統一、制度怎麽更換,有司怎麽增撤、人才怎麽進黜等等……”

“這堆制度建立好之後,商號內所有人便各安其責,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麽,怎麽做,什麽程度算好,什麽程度算差。做好了又什麽獎勵,做不好有什麽懲罰。真到了我這裏,每日就是聽聽報告而已。”

趙頊若有所思:“朝中名爵紛雜,冗官泛濫,一身多系,名不責實。官、職、差,疊床架屋,導致諸多扯皮,推諉,怠政的現象……”

高滔滔說道:“這可是大事兒,哥兒自去與相公們商議,我這裏就是說說慈善基金而已。今天呀,主要是過來見識新婦的手藝的。”

向皇後欣喜地躬身施禮:“平日裏規矩大,求都求不來兩位娘娘,新婦這就下去張羅。”

不一會兒,宴席設好了,幾人入席。

宋代皇家飯食,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山珍海味,向皇後呈上的菜品是酒醋白腰子、蠔油三鮮筍炒鵪子,金鉤南炒鱔,香炸小石首魚,梅汁蒜香嘉琪魚卷,蟹粉豆腐。

還有幾杯清酒。

一道綠油油的蔬菜呈現在桌上,菜杆有些粗,口感極脆,微帶甜味,那種清香鮮甜讓兩位太後贊不絕口:“這是什麽菜蔬?”

向皇後說道:“這個叫芥藍,今年兩浙路進獻上來的,不過當時進的不是菜蔬,卻是種子。皇家莊子種了一季,特意呈給兩位娘娘嘗嘗。”

高滔滔嘗過點頭:“不錯呢,爽而不硬,脆而不韌,清淡可口。”

趙頊說道:“聽蘇明潤說這個其實在廣南早有栽種,如今漸漸傳到了福建,兩浙。”

“還說其實芥藍這個菜畏熱,在南方需要秋後,冬末,搞不好北方反而四季皆可種植。”

曹太後說道:“冬日裏又得一項綠油油的菜蔬,挺好,而且這菜味道很鮮美。”

趙頊看了向皇後一眼:“娘娘別讓皇後給騙了,這菜鮮美的原因,是因為裏邊有一味兩浙路新出的調料——蠔油。”

“蘇明潤特意寫到密折裏,說是這道調料,料理豆腐,肉類,青菜,堪稱一絕,讓我多給他推廣推廣。”

向皇後笑道:“官家也真是,見不得臣妾從娘娘那裏討得一句褒揚。馬上就揭穿。”

曹太後皺著眉頭:“之前兩浙路進蟹粉,如今進蠔油,滋味是非常鮮美,但是哥兒啊,勞費民力供足一人,不可取。”

高滔滔笑了:“娘娘你別忘了是誰進的,哥兒,蘇明潤可有什麽說道。”

趙頊說道:“是這樣的,蘇明潤到了兩浙路,發現太湖當季最肥美的霜蟹,在湖周幾乎不值一文;而昌國縣的貧困下戶,多靠在海灘挖掘蛤蜊度日。”

“這兩樣東西,在當季的時候簡直就是至賤之價,甚至淪為雞鴨的飼料。而在汴京卻價格高昂。”

曹太後點頭:“對,我記得湖蟹與蛤幹,都是一貫一枚。”

趙頊點頭:“娘娘記得不差,但是問題又來了,那既然差價如此巨大,為何不見商人將大量蛤蜊和肥蟹運至汴京城呢?”

“主要就是盛產期短暫,又難於運輸和活養。”

“於是他就想了兩個法子,制作出了蟹粉和蠔油,一來佐餐料理使用方便,二來最關鍵的,利於運輸與儲存。”

“如此一來,兩浙路的窮苦下戶,便多了兩項生計,而汴京城的百姓,多了兩樣鮮美的調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