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寧

不提朝裏的勾心鬥角,安和永安二十處溇港圩田,在蘇油和西南農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精耕細作,收獲時間,竟然比以往提前了近二十天。

早稻是本就是播收時間最短的品種,有了秧房保溫抗寒,育秧時間能夠提前十五天,從四月初提前到了三月中。

經過一百天的精細管理,兩浙路移民的早稻,在六月末七月初,便已經完全成熟了。

對於劉萬春這樣的兩浙路土著來說,這簡直就是神跡!

這就意味著可以再播種一季稻谷,在十月便能收獲,之後還能跟上一季油菜!然後次年轉種中稻或者棉花!

而到時候蜀中移民又能和兩浙移民進行一輪交換,收獲中稻之後,該輪到他們改種麥子或者油菜了。

所以如今的劉萬春對蘇油和蜀中移民感激莫名,這樣的玩法,祖祖輩輩都不敢想啊……

成績一出來,兩浙路的知州們都嚇壞了,啥?蘇少保將早稻提前了一個月?做到了兩年五收?

一時間,章惇,呂嘉問以下,各路州,府,縣,紛紛派人前來學習觀摩。

最遠的一幫來自廣東路,他們那裏氣候條件更好!

早稻與晚稻是同一種秈稻稻種,它還有個好處,就是比中稻品種耐存儲,保存期能達到三到五年。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只有蘇油才認為是好處的好處,就是它釀酒,釀醋,做米線,要遠遠好於中稻。

劉萬春如今腰杆子是硬了,每天讓人泡發蠶豆:“少保說了,這玩意兒養出來的草魚肉是脆的!咱弄一塘試試!”

最可悲的是占地的豪強,如安和圩永安圩這樣的種法,他們玩不起!因為——人不夠!

只能眼看著人家將兩年的收成集中到一年,想到裏邊還藏著一個巨大的好處,哭的心都有了!

這特麽還相當於減了一年的稅!

因為新的種植方式,還是用的老稅法,只收糧賦,不收經濟作物帶來的紅利!

大宋的賦稅是相當沉重的,多一年的糧,免一年的稅,這樣的好事情還敢不敢再多點!

這是蘇油將朝廷現有的政策利用到了極致,給兩浙路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利益,是最大的原動力,何況這樣的倍利,幾乎能讓所有人為之瘋狂。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就在兩浙路農業新模式探索成功,大家全都欣喜若狂的時候,蘇油卻將事務丟給蔡京,和趙宗佑跑鐘山上去了。

鐘山觀象台下,兩浙路理工學院剛剛落成,是一處集天文觀測,氣象,水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為主要研究課題的科研院所。

與設立在杭州的兩浙路海事學院,是蘇油主抓的兩個人才培養基地。

兩所院校的研究方向其實有些重合,不過理工學院更加偏向理論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而海事學院更加偏重與實踐和應用,還涵蓋了金融與商科。

還是那句話,利益是最大的推動力,兩浙路本來就崇商,加上如今蘇油在兩浙路的影響力,引導建立兩所這樣的學院,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娃就是一個披著文科皮的理工狗,更關鍵的是,他的文科皮,比無數以文科狗自命的文科狗,毛色還要來得油滑光亮!

聖人經典詩詞歌賦,正宗的文科狗都不一定幹得過他。

而且現在的他還有一大堆的槍手——義理上有司馬光張載邵雍吹捧,政事上有文彥博張方平趙抃暗助,文辭上有大蘇小蘇秦觀賀鑄晏幾道郟亶潤飾……

還有沒有說理的地方了?!

……

李士寧如今就覺得自己沒有講理的地方。

大宋君民眼中的神仙,縱然是挑唆謀反,竟然都能從輕發落。可他打看到蘇油的第一眼起,就知道蘇油要置他於死地。

子不語亂力怪神,在這一點上,蘇油比如今所有的士大夫,都執行得要好。

別人不敢處置,他真敢,因此趙頊將李士寧發落到江寧府編管。

李士寧是蜀中人,以為憑自己能搖動帝王的三寸不爛之舌,肯定可以哄得蘇油一愣一愣的,結果看到笑眯眯的蘇油進門那一刻,他的心涼了。

別的官員,即使面上說得再是斬釘截鐵,但是心底下卻還是對他忌憚非常的。

只有這個人,從他身上,看不到對自己的一絲敬畏。

整理了一下道衣,李士寧對蘇油打了個稽首:“方外清修李士寧,見過大宋少保。”

蘇油笑了:“哦?你不是宋人?”

李士寧右手拂塵一打:“道人乃生唐末,歷衰敗喪亂,而至於今。說起來,還真不是宋人。”

蘇油點頭:“謝謝,這樣我就沒什麽心理負擔了。”

說完對李士寧問道:“道長既然清修,為何又要歷人間事?蠱惑人心追求它們不該追求的東西,這難道不是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