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

七月,朝中掀起了一場巨大的“倒呂風潮”。

風潮之初,是呂惠卿的弟弟呂升卿試國子監,這娃本來就不學無術,一直受到知識分子的鄙夷,而偏偏呂惠卿妻弟方通也在此次考試裏,名次在高等,頓時惹來朝野不滿。

其實方通的學問還行,但是禦史蔡承禧上書彈劾,呂惠卿只好請假待罪。

趙頊雖然已經對呂惠卿有所不滿,但是覺得還是需要就事論事,於是遣馮宗道撫問,並召呂惠卿赴中書上班。

呂惠卿不起,王安石又親詣住所,跟他說明趙頊的意思。

呂惠卿仍然上表求外放,趙頊皆遣中使封還,復令王安石同王珪同去安撫。

呂惠卿入見後,趙頊問他:“這事情跟你沒有什麽關系?而你數次求去,是因為與王相公在人事任命上意見不合嗎?”

呂惠卿說道:“我跟王相公是有意見不合,但這也不系臣的去就。前此王相公為陛下建立庶政,不辭勞苦。”

“如今千裏復來,卻京城托疾,不問朝事。”

“我不知道他為何與以前不一樣了,也不知他到底想將朝政交給誰來處理。”

趙頊問道:“王相公何以至此?”

呂惠卿說道:“這說明王相公不安其位,我想應該是因為臣的緣故。既然如此,不若逐臣使去,一聽安石,則天下之治可成。”

趙頊想了想:“終不令卿去,你們還是要一起將中書政務料理起來。”

呂惠卿頓首:“臣不敢奉詔。”

呂惠卿回家後,趙頊再次遣中使曉諭,呂惠卿只好入見,重新就職。

其實呂惠卿是聰明人,從弟弟事大那一刻就真的知道山雨欲來,但是趙頊這樣做,他也不得不從。

蔡承禧當然不會放過他,立刻上奏:“惠卿弄權自恣,朋比欺國。如章惇、李定、徐禧之徒,皆為死黨;曾旼、劉涇、葉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為奔走。此奸惡之尤大者。”

出來混,始終是要還的,平時早就不滿呂惠卿所作所為的官員們紛紛響應。

老對手韓絳借機推波助瀾,憤然上奏彈劾“惠卿奸巧,路人皆知。執政兩載,黨羽已成”,整個朝政難以上通下達,皆因呂惠卿布局嚴密,風雨不泄。

關鍵時刻,京中爆出一件比國子監考試更加嚴重的醜聞。

禦史中丞鄧綰,王安石去相之後呂惠卿的忠狗,反水彈劾呂惠卿兄弟!

說呂惠卿兄弟丁憂之時,利用與華亭縣知縣張若濟與之相熟的關系,托他遣縣吏王利用,借富民朱庠等六戶四千多貫,在華亭購買土地,並委托王利用催繳租賦。

華亭在松江,那些田是四通商號托郟亶開出來的試驗田,然後轉手給了移民。

蘇油在太湖搞了一大圈的事情,偏偏今年沒有再松江繼續開發。

結果這些土地,竟然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呂惠卿名下的土地。

四千多貫,按照蘇油的定價,就是近兩千畝,整整一個溇港圩田的面積!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件事情,呂惠卿放貸給京中商賈,出借七百貫,收回一千貫後還不滿足,繼續索要,最後逼得商賈上吊自盡!

這是王雱的絕命反擊!

呂惠卿立刻上書請求辭職,並且說明逼死人命純屬子虛烏有,買地的事情有,不過不是拿了商人的錢去買地,而是借,事後已經歸還。

而且這事情是他弟弟操作的,他自己當時在扶送父親靈位去泉州的路上,並不知情。

這事情洗不白,因為有蘇油的光輝形象在那裏擺著,這事情就洗不白。

是不是借錢,歸還沒歸還,不重要。

人家兩浙路轉運安撫使蘇明潤,到現在前前後後改造了太湖舊地七萬頃,開拓了新田五萬頃,甚至加上之前昆山華亭試驗田的五千頃,人家可曾占有了一畝?!

就連四通商號,都是隨開發隨脫手,幹幹凈凈。

而遠在汴京城的參知政事,竟然將手伸那麽長,給自家在那裏弄出了兩千多畝田?!

這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趙頊下令徐禧和內侍馮宗道調查此事。

讓朝臣們感覺到神奇的,是蘇油態度。

蘇油可以算是被呂惠卿和王雱整過的,但是這娃上奏裏一點看不出他對呂惠卿有什麽意見,完全是實事求是,甚至有點回護的意思在裏頭。

華亭在臣的治下,出了這樣的事情,臣不得不進行調查。

經查實,呂惠卿兄弟雖然的確在華亭購地一千七百二十畝,但是這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合同卷宗清晰,借貸手續完備,銀錢也歸還即時。

呂參政在購地問題上,沒有瑕疵。

但是朝臣們不這麽想,沒有瑕疵比有瑕疵更可怕,沒有瑕疵其實更容易引發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