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吳哥

真臘曾經是一個繁華的國度,它的前身叫扶南。

《南齊書·扶南傳》記述:扶南人黠惠知巧,攻略傍邑不賓之民為奴婢,貨易金銀彩帛。

大家男子截錦為橫幅,女為貫頭,貧者以布自蔽。

鍛金環鏆銀食器。

伐木起屋,國王居重閣,以木柵為城。

海邊生大箬葉,長八九尺,編其葉以覆屋。人民亦為閣居。

為船八九丈,廣裁六七尺,頭尾似魚。

所居不穿井,數十家共一池引汲之。

俗事天神,天神以銅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兒,或鳥獸,或日月。

其王出入乘象,嬪侍亦然。王坐則偏踞翹膝,垂左膝至地,以白疊敷前,設金盆香爐於其上。鬥雞及狶為樂。

可是等到《隋書》的時代,曾經富強的扶南國,被北面來的真臘征服了。

文化上也來了一次巨大的倒退

“近都有陵伽婆山,上有神祠,每以兵五千人守衛之。城東有神名婆利,祭用人肉。

其王年別殺人,以夜祀禱。

王一登基,其兄弟必處刑,或去一指,或劓鼻,別處供給,不得仕進。”

這一時期的都城,就在洞薩裏湖北面。

之後吳哥王朝將真臘從爪哇“山王”的宗主權中解放出來。

新國王在訶裏訶羅洛耶城統治,為擺脫爪哇“山王”的統治,他必須在一座山上接受婆羅門傳授,建造顯示聖跡的林伽,使他自己成為山王。

諸王至高無上的權力,此後便寓於這座林伽之中。

當時的國王者耶跋摩二世選擇了古倫山。

為了彰顯王權和神權,引發國王崇拜,古倫山上開始大規模修建寺廟。

盡管者耶跋摩的實際權力沒有超出大湖地區,但他在毗鄰洞裏薩湖的北部高地找到了未來首都的位置。

這個地方處於每年泛濫的範圍之外,距神廟用材的砂巖采石場三十多公裏,緊挨著呵叻高原和九龍江流域的要隘。

之後的國王,又創立了提和羅耶儀式。

從此,金字塔形的提和羅耶神廟,就成了每一個王都的標志。

提和羅耶的意思,就是天王。

每個王的神廟都建立在一座天然或人工的山上,裏面供奉著石頭或貴金屬制成的林伽,歷屆統治者的提和羅耶像就立在這樣的林伽之中。

範勝凱並非王族出生,是趁國內外戰亂中崛起的大軍閥,類似三國時代的曹操,因此他對於確定自己的王權更加看重。

因此吳哥又一次陷入了大規模的營建當中。

吳哥的神廟很多,真臘人也明白了水利的好處,在大湖上遊地區建造水庫,水渠,供應吳哥城所需。

國王們窮奢極侈地建立自己的廟山,一座比一座宏偉壯大。

上上一任國王,挖掘了東巴賴湖,在湖邊修建了巴方寺,一座寺就是一座覆蓋整個山丘的石頭廟宇,“望之郁然”,山中樹立的是一座黃金的濕婆林伽。

而他的繼任者,下令在國都的西面開挖一個長八公裏,寬兩公裏的大蓄水池。西巴賴湖比東巴賴湖還要大,在中心的小島上建立有一座寺廟,廟旁安放著一座巨大的青銅像。表現了歇憩在大洋水面上昏昏欲睡的毗濕奴形象。

廟中還有無數的浮雕,碑刻,記錄著歷代國王的生平重大場面,以及他們的“豐功偉績”。

李舜舉和蘇油並肩坐在華麗的象座上進城。

大城的格局已然開始形成,兩道城墻,還有護城河,護城河上還有大橋,大橋兩側是石頭雕刻的武士,面目猙獰,一共五十四座。

城門上有大佛的頭像,城墻是石頭墻,高達兩丈,相當壯觀。

宮殿也非常輝煌,不少金飾。

真臘本地不產金銀,這些都是貿易所得。

看著如此規模宏偉的廟山建築群和外墻都雕刻有石像的城墻,李舜舉偷偷對蘇油說道:“要是大宋官家們都這樣搞,怕不早就被朝臣們噴死了。”

蘇油笑道:“都監,想到了華夏歷史上的哪些帝王?”

李舜舉面上掛不住:“依我看來,夏桀、商紂之君耳。明潤,我們這樣算不算是助紂為虐啊?”

蘇油說道:“和桀紂還是不同的,至少你看其國民,離‘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可是一回事兒?”

走在前頭的白象上,範勝凱對著國民們頻頻招手。

國民們在象隊經過的時候,紛紛跪拜匍匐,看神色真是衷心的虔誠忠順。

李舜舉看著這樣的情形,終是搖了搖頭,不說話了。

範勝凱此舉,也有拉大旗扯虎皮的意思,顯示大宋對他的支持。

暴君不暴君的不說,但範勝凱真是好主人。

最搞笑的是皇宮裏很多漂亮女人,她們竟然都是職業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