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

一行人在吳哥只呆了五天,石薇就憑借自己出神入化的醫術,獲得了“米巴”這個稱號。

米巴在真臘語裏,是“主母”的意思。

石薇到達吳哥後,首先就發現窮人裏邊患病的也不少。

在給達官貴人們治病的時候,石薇要求收取診金,然後用診金收購藥物,用於給看不起病的人治療,一天要救治上百名患者,把蘇油帶給範勝凱的成藥用掉了一半。

還得蘇油只好跟範勝凱解釋反正水路來回也不遠,回去馬上再給老範你組織一批過來。

宋人在真臘的表現收獲了人心,當蘇油一行告辭的時候,滿城人都依依不舍地出來相送。

範勝凱也再次回贈了蘇油一行人豐厚的禮物,作為答謝。

而範師哲也陪同蘇油一道前往西貢,商量割地的事情。

接下來還要幫助宋人招收真臘馴象師,采購大象當拖拉機起重機。

十一月,經過三個月的奮戰,郟亶將第一批圩田改造出來,總計三千畝,而四通商號組織運送過來的首批移民一萬人,也已經到了。

這次張散算是撿了個乖,船到交趾,將人丟給王德甲,自己裝上交趾生產的第一批騎刀,農具,鍋碗瓢盆,咖喱,往西貢拉來。

底倉裏還是瓷器絲綢壓倉底,不過留了一些艙位,準備玩滾動銷售模式了。

與他一同到來的,還有趙宗佑。

南宋洲的發現引來了皇室的重視,趙頊財大氣粗,自己掏腰包投資了三艘杭州型縱帆船,號稱要給留守明組島的科考隊員們送溫暖。

杭州型!作為科考船!實在是太奢侈了!

趙宗佑論輩分乃是皇叔,又是理工高手,給蘇油帶來了不少的朝中消息。

鑒於理工的大用,趙頊頒布了《熙寧宗子試法》。

新《宗子試法》,規定凡是趙宋皇室袒免以內,就是五服內的後代,已授以官職的,按鎖廳考試方法進行,在正常科舉考場外另設一考場,參加科舉。

袒免以外的子孫,在國子監參加統一考試。

禮部主持考試時,將宗室子孫的答卷作上記號,單獨判卷,無論成績如何,一律錄取一半;最高錄取額不得超過五十人。

禮部考試通過後,宗室子孫也不參加皇帝殿試,皇帝在別的地方對被錄取的宗室子孫進行考察。

這是文科路子,同時還有理科路子,就是袒免以外的子孫,凡年滿八歲的,可以進入皇宋理工學院附屬小學參加學習,走理工的路子,等到年滿十四歲,則分配往杭州海事學院,嵩陽書院就讀,今後成為大宋皇室龐大產業的管理專才。

同樣的,畢業時要參加理工學院的畢業考試,考試合格的發給畢業證。也可以進修碩士,博士。

這樣的人才說到底就是錢,工業,軍事,商業,金融等方面,理工人才還存在巨大的缺口。

趙頊也算是看明白了,這是給王室宗親們尋找到一條好出路。

趙宗佑帶來的消息還有很多,不少在邸報上看不到。

比如蘇軾,水災過後,蘇軾請求朝廷免除徐州賦稅,並一面整堤護岸,一面加固城墻,他在東門城上建立一座閣樓,以此紀念抗洪勝利。

水災剛過木石匱乏,為了不增加百姓困難,蘇軾便下令將西楚故官內的霸王樓拆除,用霸王樓的木、石、磚、瓦等材料蓋起這座樓。

這座樓取名為“黃樓”,黃為土色,按傳統五行之說,寄寓“以土克水”的含意。

有了理工之助,真實歷史上元豐元年重陽節落成的黃樓,提前一年竣工,蘇軾主持盛典,慶祝黃樓落成。

文豪的實力展現了出來,當時前來慶賀的數十位嘉賓,皆為文人雅士與知名學者。

蘇軾在徐州收了一弟子,陳師道。

陳師道家裏之前是高官,三司鹽鐵副使陳洎之孫,後來家道中落。

早年娶郭概之女為妻,十六歲拜師曾鞏。

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不去應試。

比蘇油小六歲,窮到無力養家的地步,不得不讓妻子帶著三個孩子投奔嶽父。

不過文采是好的,於是蘇軾自己都懶得寫文章,命弟弟蘇轍,門人秦觀作黃樓賦,學生陳師道做黃樓銘,自己就寫了一首詩而已。

聊到這裏蘇油就很興奮,這些以後都是自己的槍手,如今軍事上的槍手是王韶,文壇上的槍手是大小蘇,理工的槍手有小妹陳昭明,理學的槍手準備以後由邵伯溫繼承。

想想都爽……

從交談中,蘇油還知道族兄,又被派去出使遼國了。

遼國出了大事兒。

半年之前,耶律洪基駐犢山,宴群臣。得意洋洋地宣稱:“先帝用仁先、華噶,以賢智也。朕有張孝傑、耶律伊遜,不在仁先、華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