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

衛國公主和駙馬來起居,趙頊便也一起在高曹二太後這裏蹭飯。

看到盤子中一道菜式,趙頊就皺起眉頭:“這麽又是這東西?”

蔥油大海參。

汴京城裏富貴人家,突然流行起來吃海參。

傳說王韶抵達交趾的時候,毒瘡都爛得能照見肺腑了,石郡君給王韶治好病後,因王韶體質已經虛不受補,傷口也久久無法愈合,蘇少保便用海裏的一樣海味燒制成美食給王韶進補。

然後王韶就好了,不但好了,身體更逾從前,盤馬彎弓毫無影響,此物竟然效比人參。

其實這東西三國就有了,名字叫“土肉”。

方知味名菜福壽全裏,也用了它,不過一直沒有普及。

結果等到這故事一傳揚開去,土肉被改名為海參,突然就在汴京城大賣開來。

富貴人家命管家職事早早就在碼頭守著,每一次海船過來,首先就是搶海參。

越傳越離譜,說什麽以形補形,上個月哪家員外久不得子,自打吃過海參之後,五房小妾同時懷上了……

趙頊子息是個大問題,所以宮內禦膳房也開始天天變著花樣的做海參。

趙頊心裏默默流淚,都躲到這裏來了,海參還是沒能躲過去!

高滔滔見趙頊臉色有些不好看:“聽聞此物還能養顏,這又不是做給你吃的,要不你嘗嘗這盤,炙象鼻。”

趙頊不好反駁母親,嘗了一筷子:“蘇明潤說這東西其實不怎麽樣,也就和豬鼻子差不多,就是個新奇而已。”

高滔滔嘗了一塊:“倒是肥脆,就是堿性怎麽這麽重?”

趙頊說道:“這是路途遙遠,王中正用石灰腌了送來的,和地方州府進的熊掌一樣,都是一年前的東西了。調理也不得法,沒有浸泡足時辰,堿性未去盡。”

高滔滔立即將盤子撤了:“哥兒應當曉喻地方州府,皇家飲食就取汴京周圍常備食材,什麽象鼻猩唇豹胎之類,騷擾地方不說,一路轉輸也是勞民傷財。”

趙頊說道:“蘇明潤倒是說過,市場和商業就是物資調配互通有無,只要皇家給出與商品相匹配的合理價格,就不算勞民。”

說完又呵呵冷笑:“他倒是想得美,那樣做,傷的可就是我們皇家的財了,這樣的東西我們可不能買。”

說完招手讓侍衛內官過來:“去找中書下敕,此次交趾進貢的象鼻是戰利品,那也就罷了,今後不得再行供奉,我要他們的愛君之心,不在這幾根象鼻子上!”

高滔滔點頭:“如此才是正理。還要跟蘇明潤說說,河北移民在那邊生活要照顧好。”

趙頊說道:“娘娘放心,蘇明潤獻上了兩種嘉禾,一種叫旱稻,說是對水要求低,可以應付旱情;另一種叫浮稻,逐水而生,不畏水澇。只可惜受氣候所限,只能在廣南福建推廣。”

曹太後自今年起身體就有些不適,吃得就比較清淡,那些菜本來就是給趙頊和衛國公主兩口子準備的:“如此也不錯了,去年國家也算振作,那麽大的洪水也支應得下來,換到仁宗的時候,官家又該日夜難安了,總是我們哥兒的本事。”

趙頊搖頭:“也難啊,遭災的地區,皆是理工重鎮。鄭州,徐州,鄆州,如今還在重建。損失其實比農地受淹還大,只是為了穩定大局和軍工保密的需要,沒有對外宣揚罷了……”

曹太後驚問:“那如何是好?”

趙頊笑道:“奶奶和娘娘毋憂,重建就是了,我們還要比以前建得更好。今年太湖周邊大開發全部完成,加上糧油輪作,銀銅開采,鹽業大興,海商雲集……我大宋啊,又開拓出一處大財源,災害固然打了埋伏,可趙公的奏報裏,同樣是打了埋伏的……”

說完壓低了聲音:“娘娘,我大宋去年所積盈余,足值熙寧元年到熙寧五年總數!”

高滔滔看著兒子興奮的神色,沒好繼續潑他的冷水,心底裏只有一個念頭——如此看來,王安石那一套,到底還是有問題啊……

元豐元年初五,狄詠領著一支新軍小隊,護著三架四輪輕車,悄悄來到尉氏衛國公主別業。

衛,蜀兩位公主的別業,是曹太後賞給兩個孫女的嫁妝,王家人和張家人都幹涉不到。

蘇家的莊子在兩家之間,周圍都是亭苑水榭,畫棟雕梁,就蘇家是草屋茅亭,阡陌縱橫,中間一條大路直通莊園,大路兩邊都是田地,魚池,桑林果木。

趙頊一副舉子打扮,扶著曹太後,衛國公主則扶著高滔滔,沿著大路向莊子行去。

蘇家莊子處處奇特,大路是水泥石子混凝土的,兩邊的魚塘邊上有個大木頭轉輪,一邊輪子在水渠裏,一邊輪子在魚塘裏,水渠裏流水沖動渠輪,帶動魚塘裏的輪子就嘩嘩攪動,那是給魚塘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