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縫紉機

沈括手裏邊拿著第二顆加了檸檬酸的軟糖正要往嘴裏放,突然看到一邊籠子裏養著的小白鼠:“你剛剛……什麽意思?什麽叫那就沒問題了?”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蘇油對沈括說道:“這可是給你湄洲尋得的新產業!光賣冰糖白糖虧得慌,賣這個才能大賺,懂不?!”

沈括立馬就被帶了節奏:“對呀!這些東西湄洲都有啊!這等晶瑩甘美的糖果,做法又不難,正是最適合湄洲的大產業啊!”

說完又直搖頭:“太黑了,你這就相當於往糖裏邊兌水,還能賣得比糖都貴!”

石薇進來了,見到銅盆裏裹著糖霜的晶瑩軟糖,嘗了一個,笑道:“又漂亮又好吃,孩子們肯定喜歡,一會兒我帶到舉子倉去。”

蘇油說道:“這個只是試驗品,一會兒去工坊找木匠搞點小木頭模子,讓張道長用地丁乳膠翻成膠模,用來給糖塊定型,那才是真漂亮。”

沈括急了:“那還等什麽啊,現在就走啊。”

木工坊裏邊角廢料多得很,蘇油翻出一塊板子,在上面畫出一些心形,五角星,兔子,烏龜,小狗小貓小獅子之類,讓木工用線鋸子鋸下來,打磨光滑粘到另一塊木板上,加上邊框做成倒模框,一起給張道長送去。

沈括就見張道長拿一種白色的漿料加入一些配料粉末,調勻之後倒在模框裏,然後在倒掉多余的漿料,反復幾次之後,將覆蓋有厚厚一層漿料的模具送入一個玻璃箱,又點了種硫磺味道的熏香放進箱子裏。

地丁膠的助劑也是一個巨大的門類,張道長摸索了二十多年,已經發現了不少有用的東西。

沈括也是個好奇寶寶,扯著張道長問這問那,天還沒有聊完,張道長從箱子裏取出木模框,沈括發現剛剛倒在裏邊的漿料,已經變成了一種彈性固體。

張道長將它從木模框上剝離了下來:“成了。”

沈括喜道:“我來試試。”

又做了好幾塊膠模,沈括笑道:“這東西不錯,除了配種做糖,還能幹啥?”

蘇油擡起腳:“現在是防水鞋底,水管墊圈,今後嘛,或者能做車輪。”

說完又道:“不過現在說那些為時尚早,地丁膠草還在推廣種植階段。”

沈括說道:“要辦糖果廠,起碼還得上百塊模板,張道長,這就拜托你老了。”

張道長笑道:“若不是明潤,我自己都想不到這麽多的用途,這腦子都怎麽長的……”

蘇油說道:“東西做完就趕快回去吧,第二季稻米要收獲,第三季又要下種了。對了,還有一樣東西也給你帶去,你那邊生產帆布用得上。”

帶著沈括來到機械工坊,這裏擺著一台相對小巧的機械,整個底座是沈括熟悉的腳踏驅動設備,不過上邊的不再是琢玉的磨機,也不是做瓷的轉盤,而是一個鑄鐵家夥,上邊一邊是個飛輪,另一面則是針頭。

這是一台縫紉機。

縫紉機的生產技術並不難,以現在眉山精工的水平完全沒有問題,這個機械難在線圈縫合系統的設計。

線圈縫合方法與普通手工縫紉差異很大。

在最簡單的手工縫合中,縫紉者在針尾端的小眼中系上一根線,再將針連帶線完全穿過兩片織物,從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後再穿回來。

這樣,針帶動線進出織物,便把它們縫合在了一起。

雖然這對手工來說非常簡單,但是要用機器進行牽拉卻極其困難。

機器需要在織物的一邊釋放針,然後在另一邊即刻再次抓住它。

然後,它需要把松散的線全部拉出織物,調轉針的方向,再往反方向重復所有步驟。

這一過程對一個簡單的機器來說,實在是太復雜了。

蘇油對縫紉機的具體原理並不了解,他所知道的,大概就是縫紉機有個壓牙,然後針鼻孔在針尖那個方向,針被機械帶動做上下運動。

根據蘇油的回憶,眉山的工匠們做出了鏈式縫合縫紉機,但是鏈式縫合有個壞處,就是雖然可以縫得非常快,但它不是特別地結實,如果線端的結一旦松開,會導致整個縫紉線全部松脫。

沒辦法,蘇油只好讓四通商號列出懸賞,五百貫,獎勵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最後這個問題被四通商號針黹供奉,那個藍眼睛的秋娘解決了。

秋娘將毛線針織法帶到了大宋後,也通過開設編織毛衣,棉襪,手套的作坊,成了小富婆。

小富婆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拜托石薇,尋了個研究所的孤兒做夫君。

沒有婆婆妯娌歧視血統,小兩口日子過得很美。

研究員承接的正好是縫紉機線圈縫合研究項目,熬了好些天夜,被秋娘發現之後狠狠嘲笑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