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

李福全連連擺手:“當不起當不起,少保可真年輕啊,論年紀,比三太子也大不了幾歲吧?”

這就是把玄幻和歷史搞成一個版塊了,蘇油只好耐心解釋:“傳說不可信,蘇油就一介凡夫,沒有那些神異……”

李福全連連點頭:“是的是的,平日裏就得這麽解釋,對吧?”

呃,李翁你好像的確不太適合做官,這麽迷信……

三州是制糖重點地區,這裏每個縣都有四通商號興建的糖坊。

除了制造白糖和紅糖以外,還有很多的副產品。

主要是纖維利用和糖蜜的利用。

甘蔗纖維,可以制作紙張,紙箱;

濾泥可以制作成優良的飼料添加劑,味道香甜,適合用來改造粉料的口味,而且讓粉料凝聚,減少粉塵;

糖蜜的利用主要在發酵產業上,用於培養酵母,各種曲黴,包括酒曲,紅曲,青黴……

次級產品,則是蜜酒,青黴素,紅米酒,料酒,甲醛,丙酮,有機油漆,魔芋膠薄膜……

反過來,這些東西,又極大的推動了畜牧,包裝,酒精飲料,漆器,飲食等行業的升級換代。

這個時代對糖的需求,比對鹽更加饑渴,因此三州蔗糖根本無需擔憂銷路。

三州的蔗糖主要運到蘊州進行轉運,現在的蘊州城,基本都是等待取貨的糖船。

雖然戰爭前後持續了半年,但是好在甘蔗的收獲期比較長,因此沒有爛在地裏,影響到出糖。

三州選用的是如今最好的蔗種,畝產四千斤甘蔗,出糖六百斤,跟後世不能比。

然而此地雖然一歲三熟,奈何糧價低廉,也就是內地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換成經濟效益,還是兩貫左右。

出糖就不一樣了,一斤糖兩百文,六百斤,一畝地的產值就是一百二十貫!

當然這裏邊還包括了砍伐,運輸,壓榨,煉糖,包裝,再加工……等等一系列在裏邊,整個流程都有人都參與了分潤,而蔗農手裏能拿到的,實際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僅僅十分之一不到,都已經是過去種稻子產值的數倍,農人的心情自是不用說。

當然一百二十貫並不是最終產值,水果糖,薄荷糖,軟糖,奶糖,冰糖蜜餞,果醬,糖水罐頭……這些精加工產品,才是來錢的王道。

比如荔枝糖水罐頭,龍眼糖水罐頭,這兩樣本來可是不大利於保存的東西,現在完全可以供應汴京市場,甚至可與運到陜西,高麗。

一個荔枝罐頭在西夏和遼國的售價,那是高得驚人,權貴們宴會的餐桌上,要是每桌有一盞荔枝銀耳羹,那就是主人最高規格的接待。

其余的糖果,尤其是奶糖,咖啡奶糖,成為了西方商人哄搶的物資。

第一批樣品被蒲珊搶了個大便宜,因為搞魚露轉批,蒲珊算是積少成多,有了一些積蓄,第一批奶糖出來後,他抱著對大學士吃貨屬性的絕對信任,將所有積蓄全部換成了奶糖,第一次回鄉,就賺了個盆滿缽滿。

視察完三州,在布政州抗暴紀念碑主持了落成典禮,祭奠了以黃牧為首的死事義士忠魂,鼓勵三州百姓放下仇恨,努力生產之後,蘇油才與三州的主事官們一一告別,朝橫山關進發。

沿著古道一路上山,沿途林木蒼翠,鳥語啾啾。

橫山關是大石關,占城中心位置的天然屏障,隔絕南北。

這裏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山上除了軍寨,還有稅監。

不過割據結束之後,交州,舊州,新州之間,海貿大興,三十多艘大宋使伴的眉山型縱帆船來往頻繁,蘇油幹脆讓良保和故倫回新州鎮守,這裏只留下了七百軍士維護道路。

天氣已經漸漸暑熱,但是橫山關上,倒是個消夏避暑的好去處。

到得關上,舊州節度使王珍,帶著兒子王德前來拜見。

蘇油的隊伍裏邊,又多了平正盛,木依。

隨王珍一起來的,還有陳田和程嶽。

蘇油趕緊上前,給陳田問安。

陳田拍著蘇油的肩膀,笑得眼中都帶起了淚花:“少爺真出息了,薇兒呢?快讓老軍看看,這都二十年沒見著了……”

石薇上前盈盈屈膝:“石薇拜見陳翁。”

陳田看看石薇,又看看蘇油:“誰想得到!誰想得到!當年眉山城邊的兩個小孩子,做出了這麽多大事!”

“老軍送雲板去土地廟那時節,聽油娃問起開飯館的事情,當時心裏就想啊,這孩子將來指定出息。”

“你想啊,早上賣豆花飯,中午蹺腳牛肉,晚上賣點鹵雜,一天就是十好幾貫,二十年下來,那得是多大收成?哈哈哈哈……”

說起這些來故事就多了,蘇油又問起了嶲州眾人的情況,而陳田也要打聽眉山鄉親們的情況,親熱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