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

訶黎在占城掠奪的巨大財富,堆滿了五大倉庫。

南唐李昪臨死前,將江山交給兒子李後主的時候,自己的私庫德昌宮就有銅錢超過八百萬緡。

訶黎雖然接手的是一個破敗的國家,但是賦稅刻毒,加上物產豐富,積累也超過了這個數。

其中多是昂貴的珍寶,將這些東西運到汴京城,價值還得翻好幾番,總價值在一千六百萬貫以上。

等到董非小心翼翼地將庫門打開,蘇油只看了一眼就說道:“訶黎不亡沒有天理,但是新州舊臣,現在肯定內心不安,那就不能再等了,等李都監過來,你們趕緊趁風好發貨,我先去新州安撫他們。”

鄒時闌做得地道,投宋就做足了姿態,這份財富,足以洗刷他背主求榮的名聲,哪怕是事實,宋廷也照樣得賞賜給他高官厚祿。

就跟後世改換門庭的世家一樣。

而且不管是交趾的李道成,黎文盛;還是占城的鄒時闌;甚至西夏的梁屹多埋;青唐的青宜結鬼章;甚至大理的小高相爺;二林部的蘇彌;大食的庫羅,艾爾普……每一個民族的精英,都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鄒時闌這麽做,不等自己去新州接收,就把王城財富巴巴地送到這裏來,說明他心存疑懼。

於是舊州的工作只好抓緊。

搞笑的是,石薇在會安鎮還掙到了一筆不菲的診金。

鎮上大豪商胡財主,在訶黎攻打的時候受到驚嚇,竟然口目歪斜,舌頭伸出嘴外一寸收不回去。

救治了一個多月,沒有效果,家裏人急了,懸賞千貫,求人診治。

正好石薇打扮成女道到鎮上遊玩,見到懸賞,便去給胡財主施針,只用了三天,便讓胡財主的面癱恢復如初。

胡家感恩戴德,以為仙術,獻上了千貫錢財。

石薇轉手便給了王珍,要求他在舊州開設慈幼院,收養舊州的孤兒難童。

胡家人這才知道,救治自家老父的人,乃蘇少保家的郡君夫人。

後來天師道傳教到了舊州,胡家人成了第一批信眾,協助采辦藥材,開了醫局,後代裏邊出了幾位名醫,這卻是後話了。

數日之後,蘇油終於踏上了前往新州的道路。

新州城外,鄒時闌,鄒亞洛,良保,固倫,以及一班舊朝官員,在城門迎候。

而跟隨蘇油的隊伍裏,又多了王德作為傳譯和保衛。

鄒時闌的做派,和黎文盛差不多,不過年紀比黎文盛大,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人。

鄒家是占城大族,族中士、農、商、軍都有人才,子弟在占城舊朝勢力龐大,甚至好幾州的執政官,守備官,都是鄒家人。

因此鄒家一倒戈,訶黎立刻就雨打風吹去。

寧海軍情報分司其實一直都在暗中做鄒時闌的工作,但是鄒時闌也一直沒有表態,直到訶黎不顧反對決定進攻會安鎮,鄒時闌才與訶黎徹底決裂。

蘇油給占城的政策,是“香照燒,神照拜,官照做,政要改。”

也就是說,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宗教習慣,不改變統治階層,但是施政的綱領和方式上,需要按照大宋制度,予以相應的改變。

其實政治制度的改變,底下是社會結構的大改變,整體從奴隸制度,轉化為郡縣制度。

不過這個從字面上讀不出來,占人覺得完全可以接受。

這個轉變肯定會帶來一些人的陣痛,但是還是那樣,蘇油對統治階層也不是一棍子打倒,而是從團結多數,從改造他們開始。

一方面是湄洲數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亟待開發,能夠吞吃制度變革產生的大量的自由民;一方面是占城老王的法令,從法理上給廣大農人解開了束縛。

而對於原統治階層來說,四通帶來的先進生產技術,大量的資金,工坊,以尋求合作的姿態,讓他們的收獲也很大,生產方式的產業升級和身份階級,也開始悄然轉變。

生產效率的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增加,也讓他們能夠清理出莊園上大量的剩余人口,提高自身收入,減輕負擔。

多管齊下,日南郡經過短期動蕩之後,重新安穩了下來。

什麽都比不上賺錢重要,六月是海商到來的大日子,治所重新從內地遷回來,重建海港的工作,讓鄒時闌忙得腳不沾地。

蘇油的規劃裏,這裏以後會成為四郡中最大最繁忙的港口和集散中心,往東北,直接對接大宋最富有的兩浙路,往西南,直接對接麻留甲海峽的出口龍牙港。

如果說南海以後是一個聚寶盆,日南郡新州港,就會是聚寶盆裏最大的一顆明珠。

鄒時闌對蘇油拱手:“日南路轉運使鄒時闌,恭迎太子少保。”

蘇油也拱手施禮:“鄒公安定二郡之功,殊不可沒,想來朝廷過後還有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