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秉常

在秉常的心裏,諒祚是真正的君王。

以弱冠之年,西聯青唐,東抗契丹,南擊宋國,竟然不弱聲勢。

國內,任用景洵為首的漢人,施行宋制,興修水利,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很快穩定了政局,消除了沒藏家族的不利影響,夏國一度有了振興之象。

可惜,自己的母親,卻不是長孫,獨孤那樣的賢明。

經過多年和相權,後權的爭奪,秉常對母親僅有的一點親情,已經徹底磨滅了。

哪怕一個是親媽,一個是獨子。

這個女人,和她身後的梁家,雖然一直在竭力表白當年與父親是真情,才有了那段偷嫂的情史,又是沒藏訛龐先起了殺心,這才被迫告密。

這才讓父親隨即聯絡大將漫咩,借在密室中召見的機會,將沒藏訛龐父子一舉擒殺,隨後將沒藏家族全族誅滅。

之後,父親賜死了表妹兼皇後的沒藏氏,改立表嫂兼情婦的梁氏為皇後。

紅衣大和尚說過,人要善於思考,可越是思考,秉常越是覺得,父親當年,是被梁家耍了。

從沒藏訛龐的角度來說,殺掉父親,真的必要嗎?

他是父親的舅舅和嶽丈,憑著雙重身份控制朝政,若是殺了諒祚另立新君,他哪來這麽好的雙重身份作借口繼續控制朝政呢?

若是因為這個與父親不合,就不能軟禁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

若起因在於沒藏訛龐不忿父親與自己兒媳私通,那麽梁氏就應該是沒藏訛龐非常忌憚的人,那麽梁氏又怎麽可能知道沒藏訛龐的計劃,還能夠自如地入宮去跟父親商量對策呢?

若沒藏訛龐真有另立新君的計劃,怎麽可能在梁氏進宮後,還毫無防備地安心應召,輕易進入密室,然後被擒殺?

歷史的煙雲,隱藏了許多真相,讓後人不得而知,但是秉常根據母後和梁氏的作為來推測,深深地感覺到了嵬名一族的真正危機。

當年的事情,更大的可能,乃是梁家為了謀取西夏而編造的謊言,用梁氏這個女人將父親套住,再借父親之手,誅滅自己丈夫一家!

梁氏當年不過十多歲,如果真是這樣,其野心之大、心計之深、心腸之毒,委實可怕。

之後更是如此,踩著丈夫一系整個家族的人頭,登上了皇後寶座後,梁氏的野心越發暴露。

利用父親整頓軍隊的機會,梁氏子弟徹底霸占了朝堂,更加詭異叵測的是,如今興慶府有一些傳言,說是自己的父親,乃是死於中毒!

慢性的中毒!除了身邊人長期投放,還有誰做得到?!

而父親死後,這個女人立即徹底推翻了父親秉持的漢化政策,殺了改革派的主持人景洵,殺了父親依賴的諸多文士,清洗了軍隊,梁氏徹底把控了核心軍政。

關鍵的是,他們讓西夏重新走回到了野蠻的道路上!

自己的妹妹,雖然涼州大儒世家高家早有婚約,但是梁氏打出恢復祖制的旗號後,對儒臣不再看重,雖然妹妹琴棋書畫皆能,卻被迫嫁給西蕃大首領董氈之子藺逋比。

那個懦弱的病夫!梁氏為了地位,將自己的親女兒,自己可愛的妹妹,和親給了一個青唐病夫!

聽聞藺逋比在青唐的地位,還不如董氈的養子阿裏骨,也不如智囊青宜結鬼章,董氈的夫人喬氏,對阿裏骨比對自己的親兒子還好,這是知道董氈死後,親兒子靠不住。

所以自己唯一的親妹妹,在那裏毫無幸福可言。

每每想到這些,秉常的內心就在隱隱作痛。

而自己的婚姻,同樣毫無幸福。

梁家的女兒,繼承了梁家女兒的美貌,同樣的,還有野心,狠毒,好鬥,甚至是……瘋狂。

好在這個女人喜歡打獵習武,梁家人似乎也只在意“借種”,自己這個皇後,從新婚第一天起,就沒有將自己看在眼裏過。

這對秉常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兩年前,在忠於嵬名氏的部族首領們的一再請求下,梁太後和梁乙埋不得不讓自己開始“親政”。

為了和梁家對抗,自己也不得不尋找對付母黨的力量。

恢復父親的政治主張,無疑是一個孝子應該具備的行為,也是一面很好用的大旗。

雖然實權不在自己手裏,但是通過為自己延請教師,學習漢族儒家文化,提拔與宋朝作戰中被俘虜的漢人文士為“翰林”,了解學習宋朝禮儀制度,漸漸的,自己身邊也收攏了一些人才。

還有從祖地過來的紅衣大和尚,也是他的教師。

這些人,正在自己的授意之下,積極籌備廢除“蕃儀”,“復行漢禮”。

但是如同自己這個親漢的蕃人一樣,西夏親蕃的漢人也有很多。

人才哪裏都難得,家梁就是秉常心中,西夏最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