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

一名衙役過來收拾了桌案上的東西,對蘇頌說道:“學士起來活動活動筋骨,這個小院子裏,你任意行動。”

蘇頌笑道:“顧老弟,有勞了。”

顧姓小吏說道:“宜秋門的居民,誰沒有得過蘇家的恩惠?小人的父親,與小蘇學士還是棋友呢,滿汴京城,可沒有這麽平易近人的士大夫之家了。”

“去年渾家在汴河碼頭賣絨花,市易務的要趕她走,也是大尹你給主持的公道,在碼頭邊上開了個草市,容納平民,我們一家都很感激。”

蘇頌說道:“是嗎?草市的事情我記得,不過因你家而起,卻記不得了。”

顧小吏一邊拿帕子打掃幾案桌椅,一邊說道:“大尹每日要處理多少大事,哪裏敢勞你記掛,不過好官和壞官,做派的不一樣,我們開封小民卻是銘記在心的。”

禦史台的獄卒和衙役都是開封人,因此這位素有雅望的開封府尹十分恭敬。

三院東閣的頓姓小吏因受過蘇頌的恩德,不但每日都來問安,並送些食物、書籍。

將食盒打開:“這是渾家料理的幾道粗食,大尹你慢用,這是你新要的書籍,上次那些書要是看完了,我就還回可貞堂去。”

說完低聲道:“剛剛舒禦史匆匆而去,不為別事……”

頓了一下,顧小吏還是決定說出來:“小蘇學士來了。”

蘇頌微微一笑,禦史們給自己和蘇軾那麽大的壓力,就是想要盡快結案,論理蘇油就算啟程,抵京都需要一個月以後,現在兩人的案子都未完結,蘇油就到了。

這下輪到禦史台有壓力了。

從架子上取下幾本書來:“還了吧,老習慣了,每天不抄五千字的書,吃不好睡不香。”

……

李定,何正臣,舒亶三人在小廳裏聚齊,王營跪在廳中,一言不發。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好像都有一肚子話,卻又無從說起。

舒亶就不禁抱怨道:“我就說要盡早結案盡早結案,你們就是不聽,這下可如何是好?”

李定冷言道:“他蘇油也不是山上猛虎,禦史位卑權重,當事宰執都不避,他一個外官初至京師,何懼之有?”

何正臣說道:“資深此言差矣,蘇油興理工,平交趾,收占城,開海龍牙,負海內人望,現在人就在外間,說是奉禦史台召,難道還能審他不成?”

李定一瞪眼:“如何不能?蘇軾負天下文名,現在還不是拘在烏台?他們叔侄之間,難道沒有詩詞酬唱?蘇軾的那些逆詩,只要是蘇油有唱答陪和,那就是罪名!”

舒亶和何正臣面面相覷,何正臣說道:“即便是如此,也不是什麽大罪過,本來想著結案之後,拿下足夠證據,再找突破,現在一個案子都沒有結,證據都沒拿到,如何料理得了蘇油?”

李定咬了咬牙,蘇油不拿下,只怕蘇頌蘇軾都會有反復:“可貞堂去了嗎?”

舒亶和何正臣都是大驚,舒亶說道:“可貞堂如今在京中的大名,資深要動它,只怕是與士林為敵!”

何正臣說道:“資深,你讓我們搜檢宜秋門蘇家老宅,中牟蘇家莊子,都沒問題,可蘇家老宅裏邊只有白菜青菜,蘇家莊子上一幫殘廢老朽,理工書籍倒是不少,對了,還有天文地理,窺探天機,這個可不可以報上去?”

舒亶說道:“可得了吧,陳昭明和蘇山長說這些書是他們的,他們還時常向蘇油請教,而且那裏還是什麽……理工實習基地,進出的都是掛著將作監,內工坊和司天監的人,這個罪名,拿不住的。”

“不過這可貞堂,怕是動不得呀……”

可貞堂風景很好,兩溜院子圍出一個臨河花園,外邊是書局,蠟刻局,藏書樓,還提供茶水點心。

如今那裏儼然是一個文化中心,無數讀書人來到汴京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頭紮進可貞堂,亮一手硬筆書法刻版技術。

只要被看中那就美了,無數的書籍等著你看,無數的書籍等著你刻,只要完成每天一萬字,剩下的就是你的學習時間。

而且這裏大學問家紮堆,在朝中不管新黨舊黨,到這裏都是一律平等莫談國事,只交流文化。

就連王珪,蔡確都時不時來溜達一圈,借幾本新刻印的書籍回去閱讀。

因此要是得到了刻版的資格,不但一日三餐全包,還有奉儀零花一月三貫,參加科舉的,還要送筆墨硯台,定期還有名宿大儒前來講學。

經過蘇家人的收集,和這種開放的氛圍,以及巨大的財力,到如今,可貞堂已經收藏了各種圖書三十萬冊,翻刻了和全國各地藏書樓交流的各種圖書十二萬冊,自己整理出版了理工類書籍數十冊,醫書數十冊,歷代名家雙勾法帖兩百多版,其余經史子集理工術數星蔔醫相無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