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

蘇軾也被何正臣審訊完畢,回來之後有些失魂落魄。

從床下一枚青磚下起出了一個小藥瓶,裏邊是一種丹藥,叫奪命大青金丹。

其配藥包括天竺黃,墨鋌,麝香,朱砂,水銀,錫。

這本是一味治療小兒諸驚的常藥,不過對劑量有嚴格的控制。

大蘇每日裏索要青金丹服用,而偷偷將剩下的藥都藏了起來,一旦事有不濟,他便可以仰藥自盡。

何正臣今日提審,告知蘇軾蘇油也被鎖進了禦史台,而且加上昨晚的飯菜,蘇軾感覺需要用到青金丹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這是他和兒子蘇邁的約定,那就是如果飯菜裏邊沒有魚,那就是說明情況還好,如果飯菜裏邊有魚,事情就難以挽回了。

好死不死,昨晚送來的飯菜裏邊,就有一條熏魚。

院子門口傳來請安的聲音:“夫子回來了嗎?”

蘇軾趕緊將藥瓶藏好,起身抹了一把臉,強行堆出笑容:“老梁來了?”

一個中年男子走了進來,從懷裏取出一封信:“剛剛子由見過夫子留給他的兩首詩後,伏案痛哭,之後卻又將它還給了我,讓我收好,夫子你看?”

昨夜知道自己難免之後,蘇軾的心情可想而知,於是提筆給自己的弟弟寫了兩首交代後事的“絕命詩”。

其一是:“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是:“柏台霜氣夜淒淒,風動瑯珰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額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第一首是給弟弟的,而第二首這是給自己的妻兒,希望子由轉告的。

蘇軾看了:“既然子由已經看過,那老梁你就收著吧。”

這裏邊也有講究,如果留在獄卒手裏,詔獄裏邊囚犯的遺言,到時候是要上送趙頊親自看的。

梁成勸解道:“當不至於這麽嚴重,昨日裏我打聽了一下,小蘇學士進烏台只是配合問話而已,沒有何大博說得那麽邪性,小蘇學士將謝表所在密匣裏,讓李中丞代奏的笑話,如今可是傳遍了烏台,估計過不了兩日,滿汴京城都知道了。”

蘇軾搖頭:“我家這小幺叔德能兼備,幹器卓群,這次入朝本當大用,只可惜受我的連累……總之我是太對不住他,唉!”

才說到這裏,就聽門口小李子再喊:“梁夫子?梁夫子在嗎?”

梁成趕緊對蘇軾說道:“哎喲,這是北廡的小李。”

然後忙不叠地答應:“在呐在呐!”邊說邊朝門口走:“小李子來有何事嗎?”

蘇軾就聽小李子在門口說道:“小蘇學士做了一鍋臘味砂鍋飯,讓我給蘇夫子端過來。”

梁成說道:“那交給我就成了,小蘇學士還真是名不虛傳的饞嘴,烏台裏邊還自己弄吃食!”

不一會兒,就見梁成端著一口砂鍋進來:“夫子你看,這是把烏台當勾肆旗亭了,你說好不好笑?那我們今日裏就吃這個?小蘇學士的手筆那指定不凡。”

蘇軾知道他是在安慰開解,讓自己轉移注意力,苦笑道:“那行,可是多年沒見識過小幺叔的手藝了。”

待得砂鍋飯盛好,蘇軾才吃了口,便皺起了眉頭:“這怎麽回事兒?湯汁這麽多,飯還夾著生的。”

梁成也傻了:“不是說小蘇學士天生的手藝,自詡廚藝還勝過文章的嗎?那我們還吃不?香倒是挺香的。”

蘇軾放下筷子,將兩碗飯倒回鍋裏:“這還怎麽吃?小幺叔估計是這些年太忙,手藝都生疏了,老梁你端到煤爐上去,蓋上蓋子,再熬上一熬。”

梁成答應,端起砂鍋去了。

而蘇軾那話出口之後,卻如遭雷擊,呆在了那裏。

小幺叔的手藝那是娘肚子裏帶出來的,怎麽可能做出夾生飯這種東西?

再熬上一熬,他是要自己再熬上一熬!

……

童貫回來遞上蘇油的密匣,講說了兩人的對話,趙頊非常滿意:“我就知道明潤是坦蕩君子,在烏台裏尚能宴如,待到這番事了,也是佳話了。”

等到將密匣打開取出章奏:“這麽多?”

童貫說道:“蘇明潤說這只是第一天,他說一件事寫三天,他準備寫十件事,前後得一個月,只希望官家能夠不嫌棄他啰嗦。”

趙頊只看了一個開頭就揮手:“今晚我去朱婕妤那裏讀書,你先去讓那邊準備一下。”

趙頊的妃子們其實挺能生的,不過都早夭了,如今就還有一個兒子,只是個兩歲的娃娃,生母是個才人。

生了趙擁這個皇子,才人才得進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