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

蘇油朝外頭看了一眼:“這天氣正好吃不完凍著,可以吃很久。”

這是大手筆,光魚身子肉差不多就是二十斤,得四十個雞蛋的蛋清,光備料就是不小的工程。

蘇油指揮兩個廚娘開動,去皮,去刺,魚頭切塊,用擀面杖敲打成魚泥。

蔥、姜要弄成細茸,蘇家廚房的手動小磨機這下派上了用場。

磨成泥後,加清水攪拌,然後倒入紗布,擠出汁水。

將蔥姜汁倒入魚泥中,剩下的還可以拌炒時使用,撒了一斤的鹽,整整一兩白胡椒粉,倒入兩瓶料酒,一大塊豬油,用擀面杖將魚泥攪拌均勻。

然後分次倒入蛋清,每攪拌均勻之後再倒入下一次。

所有調料和魚泥充分混合後,開始換一種手法,攪拌的時候故意將魚泥挑起來一些,讓魚泥將蛋清充分吸收,並在其中產生大量細小的氣泡。

很快,魚泥開始具備粘性和韌性,這就意味著魚泥攪拌好了。

大鍋內加水燒開,然後將明火用爐灰蓋上,讓水重新平靜下來,之後的事情就跟做丸子一樣簡單了。

兩個廚娘用手抓起適量的魚泥,在拇指和食指間的虎口處擠出大小合適的魚丸,放入水中。

不多一陣子,魚丸表面發白,密密麻麻漂滿了一鍋,蘇油又指揮廚娘將魚丸撈出鎮到冰水裏邊。

這一熱一冷,魚丸會變得非常Q彈。

數十斤魚丸可得做一陣子,蘇油如今是甩手大掌櫃,教會了廚娘便離開了廚房,跑到魚塘邊看熱鬧去了。

石家的魚塘非常的生態,草魚很多,喂食的是它們喜吃的甜象草,一個個長得非常壯碩。

草魚排出的魚糞,以及池塘邊雞鴨的糞便,又能夠將水體保養得富含藻類和微生物。

這些又供給了螺蚌,草蝦,鰱鱅之類的生長。

而螺蚌草蝦,成為底層魚類如鯉魚,鯽魚的食物。

加上水體溫暖,簡直就是魚類的天堂。

北方水體要上凍,北方人也不善於養魚,八公在每年春天三月的時候,還會沿著暖水塘放下很多棕片,讓魚能夠順利產卵,保證存活率。

同時又能收獲大量的魚卵,移到沒有大魚的小精養塘裏,潑灑發酵青儲底部留下的沼液,培育出大量的夏花魚苗。

自己家的魚塘根本用不完這麽多的種苗,蘇家莊子每年還得往外大量贈送。

還有人工孵化的雞鴨苗,扡插培育的桑樹苗,魔芋膠膜高空壓條技術取得的桃梨等果樹苗,八公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半賣半送的賣給司農寺,皇莊,以及周圍的農戶,蘇家莊子的口碑,在開封府三個縣裏,那是授人予漁,出了名的仁善人家。

魚太多,莊戶們將大魚都挑出來,一筐筐地擡走,半斤靠上的鯽魚,丟到塘中一個小網箱裏,隨吃隨撈。

剩下的太小的,丟回塘裏繼續養著。

主婦們則抓緊天寒地凍的時機,將魚料理成可以長久保存的美食。

暖水渠邊都是歡聲笑語,那裏擺起了一排鍋灶,腌缸,熏棚,開始流水線作業。

好些種做法。

一種是蜀中臘魚的做法,將魚從後背剖開,洗幹凈,撕去黑膜,從後背剖然後用刀在魚肉上劃出口子。

鍋中放入鹽、五香粉、花椒粉,中小火炒變色,出香味。

白酒、醬油、白糖調成汁。

在擦幹的魚身上塗調料。

將炒熱的椒鹽塗在魚身上,邊塗邊按捏,全身都塗抹均勻。

然後入缸,剩下的調料汁和椒鹽澆在最上層,蒙上麻布。

這只是第一步,明天天亮的時候還得翻一遍,把上面的魚翻到下面,再腌制到傍晚,就可以掛起晾到半幹,然後入棚熏制了。

第二種做法則是兩浙路熏魚的做法。

將魚洗凈,刮鱗去鰓處理幹凈後,切成大小寬厚差不多一指左右的魚塊。

拌鹽,倒入適量料酒和酒糟腌制一刻鐘。

鍋中入油,等油溫上升後放入蔥、姜以及八角煸炒出香味,隨後放入清水、料酒、老抽、生抽、五香粉、白糖、鹽,攪勻之後讓其煮開,再加蓋小火熬制十分鐘晾涼做成鹵汁。

晾鹵的過程中,另一邊開始炸腌制好的魚塊,等到魚塊炸至金黃後盛出,待水氣散掉一部分後,再復炸一次。

將炸好的魚塊放進鹵汁中浸泡片刻,等到完全入味後撈出,放到簸箕上晾涼上凍。

這個是可以立即就開吃的,蘇油帶著平正盛扁罐王彥弼還有莊上的娃子們就守在鍋邊,一會兒吃炸好沒過鹵的,一會兒吃從鹵裏剛撈出來的,主婦們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偷嘴也偷得不亦樂乎。

八公也沒有阻止,反而樂呵呵地看著,對張二笑道:“這就是我不喜歡進城的原因,冷鍋冷灶的,哪裏看的著這一份熱鬧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