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發展路線

除此以外,幹渠有了,沿途的支渠和蓄水設施也要同步修建起來,除了提供交通運輸,還得如都江堰那樣,成為集防洪、灌溉、工坊動力、航運於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

如果這項工程完工,自唐末以來日漸荒廢的隋唐通濟渠,將重新發揮出巨大作用,沿途的洛陽,鄭州,開封等府州郡縣,都將蒙利。

通濟渠原先分為三段:西段,自東都洛陽西苑,引谷水、洛水,東循陽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黃河;

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黃河的自然河流;

東段起自板渚,引黃河水走汴渠故道,入於泗水,注入淮河。

大蘇曾經對此做過詳細研究,結合四通勘測司的圖文資料,提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華夏大地上的運河,是華夏民族從數千年前起,就一直在不斷開鑿的連續性工程。

比如歷史上記錄的隋煬帝所開的運河通濟渠,其實並非隋煬帝一人下令全新開鑿的。

他在《書傳》說道:“自淮、泗入河,必道於汴……又足見秦、漢、魏、晉皆有此水道,非煬帝創開也。”

然後有分析了楚、漢中分天下的鴻溝;漢末年曹操和袁紹相持的官渡;以及王濬伐吳杜預信中所提的“徑取秣陵……自江入淮,逾於泗汴,溯河而上,振旅還都”的記錄,證明了秦、漢、魏、晉以來,早已有此水道,並非隋煬帝一人之功。

不要小看這一點歷史研究,這個理論,這對大宋的水利工程建設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就吳安持所提出的這個工程來說,其實真正需要完全新建的,不過是洛口到板渚那很短的一段,在黃河的旁邊另行掘出河道,不再利用渾濁的天然河道,這就減少了泥沙的流入。

剩下的,那就屬於隋唐舊河道改造工程,同時增加一些支渠,水閘,滿足灌溉和通航就行了。

如今的工程技術已經成熟,完全可以支持這樣的工程,因此請朝廷設立通汴河渠司,專門負責此項工程,臣推薦吳安持為提舉,陛下遣中官監督。

這個工程雖然蘇油不是發起者,但是蘇油在任職開封府期間,曾經主持過汴口埽調水工程,疏通過汴口埽——汴京——陳留一段,也算是有實際經驗。

吳安持是吳充的兒子,王安石的女婿,雖然受父親的影響更大,但是嶽父那邊的影響力也不是一點沒有。

不過吳安持和王安石的那些繼承人是壓根尿不到一壺裏去,因此同樣既穩重有意願改革的蘇油,成了他選擇的天然盟友。

趙頊準奏。

同月,宋用臣在河東上書,再次肯定了司馬光和蘇油的北流說。

同時轉遞了竇仕的考察報告:“商胡一也,橫垅二也,禹舊跡三也。然商胡、橫垅故道,地勢高平,土性疏惡,皆不可復,復亦不能持久。”

“惟禹故瀆尚存,在大伾、太行之間,地卑而勢固。”

上報了工程進度,濮陽河堤,與北苑監的興建同時開工,采用了新式的竹筋混凝土預制件加沙袋,工程迅速,效果十分良好。

現在濮陽的堤防隱患已然得以排除,臣已命竇仕轉去內黃,與秘閣校理李垂,知深州孫民共議修復,按照此法營造內黃大堤。

趙頊大喜,予以嘉獎,同時下令沿河州縣,準備救災物資,順便命將京中內藏庫的粗麻取出來,加工成粗麻袋子,作為備災物資發放下去。

四月的朝廷很繁忙,禮院詳定出夏祭的制度,雖然還不能讓各方滿意,但是王珪大手一揮,我們那啥……呃,誰常說的來著,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事情好多的,設宮縣樂、文武二舞,改制樂章,用竹冊、匏爵,增配帝犢及捧俎分獻官,廣壇遺、齋官,修定儀注……要吵我們等這個翻篇之後再繼續?

紛鬧之中,一個小小的部門,不顯山不露水的,在宮城外西南,尚書省背後,西角樓街邊上一處小院當中,成立了。

這裏是吳起廟舊址,軍機處設在吳起廟,雖然純屬因緣巧合,倒是挺合乎大宋的規制。

右掖門出來向後轉,往北就是吳起廟,西角樓大街,西華門,金水門。

左掖門出來向後轉,往北就是明堂,甜水巷,南通巷,南講堂,北講堂,熱鬧街,東華門,馬行街,雞西兒巷……

南邊盡頭是潘樓,北邊盡頭是礬樓,中間無數妓院,瓦市,鬼市……

以皇城為中心,左邊文,右邊武,左邊繁華得一逼,右邊……右邊拿得出手的,大約就是西車子曲,史家瓠羹、萬家饅頭三樣東西。

西車子曲就是一種酒,萬家饅頭就是包子,史家瓠羹稍微講究點,是一種類似羊肉湯面條的東西。

如今一個文士,領著幾個年老的武臣,就在史家瓠羹店品嘗這道特色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