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

如渭州,岷州這些開展得較早的地區,蕃人行漢禮,穿漢服,說漢話,除了幾個傳統的大型節日,其它時候與漢人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

即便是如此,蘇油還給他們設計了很多後續,比如從各部調集精英參與到大宋的建設當中來。

如今陜西蕃人,最遠的已經在新宋洲傳授當地軍士畜牧技術了。

還有不少在漢人內地的牧場效力,從南海,蜀中,福建,廣東,兩浙,再到如今的北苑監,都有他們的身影。

折家對大宋朝廷的忠誠度其實是相當高的,從折家現在的選擇也能夠看出來。

麟府路細毛呢,現在也是折家的拳頭產品,不過那東西用來做文士袍子太重太奢侈,因此現在北邊冬季,流行的是仿軍禮服制作的毛呢大衣,裏邊是襯衫和毛衣,更加適合騎行。

汴京人對新款的追求也是竭盡全力,京中無賴子弟,能從父兄那裏搞到一條灰呢闊腿軍褲加皮靴,或者武裝帶,就夠他們在同伴那裏顯擺好一陣。

新軍服飾,以其簡潔實用,硬朗威嚴的特有風格,在儒風一片的汴京城裏,竟然成了一種逆時尚元素,在年輕人當中極為流行。

甚至有不少子弟投身軍伍,就是為了那一身挺括精神有派頭的新軍軍裝。

瓠羹,就是葫蘆做的羹。

葫蘆分好多種,宋代已經有專門用作蔬菜的葫蘆。

葫蘆不能吃的叫“匏”,能吃的叫“瓠”,前者堅硬,後者肥嫩,前者苦澀,後者甘甜,前者曬幹了能做成容器,後者切成片能燉成羹湯。

將羊腿與羊身去皮剔骨,切成大塊,用草果做作料,燉成一大鍋羊肉湯,濾去浮沫,將熟羊肉從鍋裏撈出切片;

之後取瓠子六只,挖去嫩瓤,刮掉外皮,也切成片;

用姜汁和面,擀切成面條;

將瓠子片、羊肉片與蔥段同炒,添入羊湯,燒沸後,下入面條煮熟,最後用鹽醋調味,這就是瓠羹。

蘇油給在座個人介紹:“老史家也是老西軍,投奔京中親戚之後開起了這家店,滋味不錯分量足,名聲就起來了。結合京中瓠瓜弄出來,頗具特色。”

這短時間裏蘇油就在老史這裏也混成了老客,老史見著便過來招呼:“官人有時間沒來了,快裏邊請!”

“最近出了一趟差。”蘇油笑問:“老史,你家那‘饒骨頭’呢?”

老史赧笑道:“送東城進學去了,裏正說家小子坐店門口招攬生意,上官見到孩子沒有讀書會查問,不許他叫賣了。”

“我想著也正好官家仁德開了小學,書本都是現成的也不用錢,將來能識字算賬也不錯,便讓渾家一早送過去了。”

蘇油說道:“這城西跑城東,耽誤大人一早上的功夫,老史你就要更辛苦了。”

“值得值得。”老史臉上都笑出花兒來了:“好家夥昨日拿了個什麽小獎狀回來,還有兩顆糖,說是班上數算拿了個第一名,數算先生發的,這就是那什麽……光耀門楣?”

蘇油哈哈笑道:“也是,見天坐門口看你做生意,這加減上頭就比別家孩子強。”

老史瓠羹在京中也算是出名的,大人忙不過來,就讓家中小子坐門口。

小子也機靈,在門口無聊,就喊:“饒骨頭——饒骨頭——”

意思是來我家吃瓠羹,除了瓠羹之外,還送塊骨頭。

一來二去的,這叫賣法還成了史家瓠羹的一塊招牌。

蘇油笑道:“老史,今日招待的幾位可都是西軍出來的老將,全都是吃羊羹的行家,你給打起精神好好調弄好嘍!”

“幾位老爺就瞧好吧!”老史精神頭來了:“老客官人的面子必須的,給每位老哥饒塊大骨頭!”

不多一會兒瓠羹端了上來,幾人品嘗了一下,折繼祖就笑道:“果然不錯,出了陜西,還能吃到秦地羊羹的味道,明潤這客請得有心了。”

老史端了一碟青蒜末上來:“汴京的羊和秦州那邊沒法比,聽了官人的指點,讓我在煮每碗羊湯的時候,加了幾塊羊油炸過的面筋,然後肉上留下燙皮,滋味一下子就豐厚了好多。”

幾人都是相視莞爾,對的,這位就是大宋飲食的活祖宗,他指點你一二,你這小店的生意還得火。

種詁端起羊湯來:“明潤,此番多勞你周全,大恩不言謝。”

蘇油端起羊湯和他走了一個:“國家大事,最好不要摻雜私人感情在裏邊,而且一錯再錯,那就更是處置失當。”

“身在高位,更是要小心警惕,不要覺得自己成了大人物了,就忘了當年一碗羊羹都要高興半天的初心。”

“我周全的不是你,而是西軍和陜西轉運司之間的關系。為何當年你我在陜西的時候,可以文武融洽,共濟國事,到了今日就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