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年終總結模板

七月,遼國大旱,宋國大水。

丙戌,彗星見,戊子,太白晝見。

老規矩,趙頊又開始避殿,減膳,詔求直言。

詳定禮文所提出三條建議,其一,明堂儀注,禦位於中階下之東南,西向。這個方位是自曹魏以來,有司搞錯了。

應當按照古者人君臨祭的方案,伏請設皇帝版位於阼階之上,西向。

趙頊從之。

其二,《禮記》曰:‘天子之席五重。’

今太廟祭祀幾筵,皆不應禮。

請改用筦筵。紛純加繅席;畫純加次席;再在左右黻純設玉幾,方為完備。

趙頊從之。

第三,明堂昊天上帝禮神之玉,當用蒼璧。今用四圭有邸,不合禮制,請改用蒼璧禮天。

有司攝事五帝,亦應當依大宗伯禮神之制,陳玉各仿五方之色。

這個如今南海拉過來的存貨不少,什麽顏色都有,從之。

從這次彗星的反應來看,朝堂似乎並不怎麽熱鬧了,和王安石時代每次異變就導致群臣紛紛上房揭瓦的狀態迥異。

只有一個檢正中書戶房公事畢仲衍,上了自己所修《備對》,其內容乃是從周代到漢唐一千多年以來,宰執要求百官年終匯報的內容。

所謂“冢宰令百官府正其治;小宰以敘受群吏之要。”

畢仲衍將歷史上關於這個的內容分門別類,凡為一百二十五門,附五十八件,作成六卷。

書成,畢仲衍欲求趙頊禦覽,正好趕上趙頊求直言,於是特意上書。

然而趙頊一開始並沒有重視,認為這是“臣備君問之書”,不當奏禦。

只命中書、門下抄錄,交納執政收藏,讓他們學會問問題,其余的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

以蘇油如今的地位,也收到了此書,一看不由得大為詫異。

這尼瑪,不就是政府工作報告和各單位年終總結模板嗎?!

於是蘇油屁顛屁顛地跑去找趙頊,陛下這東西有用啊!

我們再加上一個來年展望,讓各單位每年來上一份,參照上一年的報告,審查抽檢,看他們前一年的承諾是輕是重,哪些做到了,哪些沒做到,不就可以看出官員能否,施政得失,執行效率?

這是好事兒啊!

各地檢察幹什麽用的?不就是幹這個的嗎?不是一直在抱怨受自身履歷所限,不是所有業務都精通嗎?

有了這個,讓各部門先自行匯報,然後檢察們不就能夠按圖索驥,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了?

趙頊也醒悟了過來,別說下頭的檢察,就連好些正任,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是太明白各部門的詳細工作職責,大宋境內的糊塗官,那真不是一個兩個。

難得有個明白人幹了這件事,這就相當於讓各部門明確了自己的工作職責,權限範圍,還能對官員們做事多少摸出個大概脈絡,對各地區各部門的職能差異也能有一個大體的判斷。

此等良策,如何能夠隨便放掉呢?

然後問題就來了,這人是王珪手下,不出名啊。明潤你如此看重,是跟他相熟?

蘇油被問得懵逼,臣……臣也壓根不認識這個人啊……

趙頊便叫流內銓的官員送來履歷,一看我靠,老子手下還有這等能人?!誒明潤,此人如今雖然掛職在中書,卻是在令族兄手底下做事呢。

那就好辦了,把蘇頌叫來問一問吧。

蘇頌到來之後,聽聞是詢問畢仲衍,躬身奏道:“陛下,畢仲衍歸臣調用以來,制文字千萬計,區別分類,損益刪補,皆曲盡其當。”

“此子早年還未考取功名,以蔭補入吏員,就曾經識破縣裏刁民的奸計,幫助縣令除之。”

“給事中張問是畢仲衍的老鄉,當時致仕在家,親歷此事,曾經誇贊他:‘諺雲‘鋤一惡,長十善’,君之謂也。’”

“中進士之後,因為學識出眾,又得到了歐陽修和呂公著的舉薦。”

“吳充為相,引為中書檢正。凡從中問其事,必經仲衍然後報。”

“對了,聽錢勰說奉命出使契丹時,遼主對此子也印象深刻,曾詢問:‘畢少卿何官?今安在?’”

“錢勰回來翻閱畢仲衍出使遼國的記錄,才知道畢仲衍在出使遼國時,宴射接連破的,讓遼人驚異莫名。”

“遼主偉其姿容,讓人悄悄去驛館取了他的衣服丈量,特意為其做了一身新衣服賞賜。”

“當時畢仲衍參加的是遼國的元會大朝,回來之後,盡記其朝儀節奏,圖畫以獻。錢勰也在臣面前稱道過。”

“如今這些已然成為重要的外國制度史料,藏於太常禮院。陛下如有興趣,臣可以給陛下送來。”

趙頊明白了,王珪與吳充不相能,畢仲衍是吳充提拔起來的幹才,到了王珪那裏就不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