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

李拴住躬身:“正是如此,棄己所長而不用,卻去學人家擅長的,村中的木匠泥工都知道這事情幹不得。”

“就拿做蠟燭來說吧,遼國制一支蠟燭所費五十文,宋地一支五文,即便加上運輸費用,獐子島上也不過三十文。”

“這樣還比遼國自己制造便宜差不多一半,要是陛下因為遼國自己造的蠟燭比宋國的貴,就一定要造出比大宋便宜的蠟燭來,花費無數的錢財搞技術搞材料……有那些錢,為何不去擴大牧場,蓄養牛羊,生產自己特產的奶酪呢?”

“再拿奶酪與大宋換蠟燭,不比自己弄來得劃算?”

耶律洪基點頭,這道理還是淺顯易懂的。

李拴住接著說道:“再說我大宋,自澶淵之盟後,便與遼國交好,國內如今雖然說境遇好過前些年,但是也只是剛得溫飽。”

“河北的景象,想必貴國君臣心中都有數,對了陛下,你賣給我國的木材,真的不便宜啊……”

耶律洪基笑著擺手:“今日不說這個,郎中休要旁敲側擊,那是談定的條約,無可更改。”

李拴住只好接著說道:“占城分裂,三州請求附宋,我朝一直拒絕接收;直到其國內亂,老王出逃,再次舉國相托,我朝還是予以拒絕;最後是其國國民推翻了暴政僭君,數十萬人血書泣告,大宋見其又有內亂征兆,這才收了占城,小心安撫。”

“所以我朝真不是見利忘義,好戰窮兵之國。理工之學,我們也是用於生產。室尚書認為我朝將來會對遼國不利,外臣不敢說他昏聵荒悖,但至少,他的確不了解我們國家的國情。”

“不過聽說尚書是名臣之後,又同為理工一脈,外臣想替他求一個情。”

“尚書跟我朝景潤學士,啊,就是我們土地廟小妹的夫婿有幾分像——聰明,但是有些迂執。”

“雖然學問因此得以專精,但是以為世間事全都可以用學問來解決,卻又大錯特錯了。”

“比如外臣這點取井之術,看似神奇,其實對於國政來說,又比得上治理一州百姓,整頓一部兵馬重要?這點自知之明,外臣還是有的。”

耶律洪基怒氣已經完全消散了,對身邊的臣子說道:“看看,如此神術還謙遜坦誠,這才叫真有本事兒的人。”

“室純那點學問,也就是在我遼國橫一橫,不就是想讓朕高看他們工部一眼嗎?仗著有點本事就忤君,華佗什麽下場?”

群臣的心都放了下來,耶律洪基的脾氣他們都清楚,臉色平靜言語和緩,那就是真動了殺心;

反過來要是喊打喊殺,那反而沒事兒了。

想了一下,耶律洪基說道:“下了他的尚書差遣,趕到南京去,他不是看重理工之學嗎?那就在那裏也給朕辦一所理工學校,朕等著他培養出人才!”

陳義大松了一口氣,老頭的命可算是保住了:“陛下寬宏,是臣等的福分,室純必定會感恩戴德,戴罪反省。”

就在這時,耶律洪基感到臉上落下了什麽東西,接著,周圍群臣的衣服上,都出現了一些小點子。

不知道誰首先狂喜地喊了一聲:“下雨了!”

緊跟著所有人都歡喜得忘記了禮儀,在越來越大的雨勢裏狂喊:“下雨了!吾皇萬歲!真的下雨了!”

《蜀中雜記》:

元豐三年七月,遼主禦上京西郊馬場乞雨。宋工部郎中李拴住掘井,得五泉。

遼主命群臣沃水,須臾雨下。

拴住建言,西山廣植林木,則五泉不涸。

遼主大悅,易西山名五龍嶺,建治神泉縣。遷東南兩京三千富戶以實之。

廣起園林,宮室,於五泉立樹玉蟠龍,吐水逾丈,推滾金球,奇珍異巧為飾,嶄然北朝之盛。

使歸,上以拴住體對得宜,並渤海開油田之功,贈名擎,拴住乃為字。

擢皇家理工學院院士,寶文閣待制,工部侍郎。

朝野一時以為榮遇。

而以理工得閣職,擎乃有宋第一人。

……

“快!快!”

連綿的暴雨之中,一支全騎軍新軍部隊,在老將郭逵的率領之下,一路向東狂奔。

同樣的軍隊還有四支,分由種詁,折克柔,折繼祖,童貫統帥,奔赴各處黃河大堤。

七月,大宋河東路,河南路,河北西路,京畿路,迎來了連日大雨。

幾路主要河流沁水,洛水,惠民河,河水暴漲。

汴京城西南一帶,出現了倒灌現象,開封府衙西南的寶鏡湖,面積擴大了三分之一,已經侵入到了街面之上,就連衙門一帶,都壘砌了沙袋,以免湖水灌入府衙。

西南宜秋門一帶,以及蘇家的可貞堂,都面臨水淹的危險,蘇家的數十萬冊藏書,文物,珍貴的刻版,全部轉移到二樓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