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獐子島

趙頊點頭:“就這麽回復他!”

蘇油將八個字記錄在譯電本頭上,然後交給譯電員,讓理工小組忙去了。

馮京說道:“好是好,不過現在這傳播距離也太短了點,整個開封府,周圍也才五十裏。”

蘇油點頭:“這就是一個試驗階段產品,論證的是這個工程的可行性。”

“理工實驗就是這樣,來不得弄虛作假,只能一步步的走。現在試驗成功了,證明了這項工程的可行性,接下來還有無數的研究瓶頸等待克服。”

“下一步就是將電報線連接到三畿四輔,之後是上遊的鄭州和下遊的濮陽,如此一步步延長通訊距離。”

“軍機處初步會建立起一個通訊班,無論如何,總比養鴿子運輸放飛來的方便可靠。”

馮京贊道:“明潤做事,從來都是有章有法,今年完成鄭州到濮陽的連接嗎?要是完成這一步,三天的應急響應時間,我們至少能夠做到決堤不死人。”

蘇油有些無語:“馮樞相你這要求也太低了,我的建議是,讓都水監和河渠司,到明年四月之前,完成開封以下多處關鍵河道的分洪幹渠的興建工作,只要有五處以上的泄洪幹渠設施修建完備,即便不增高堤埽,大宋也將具備抗擊百年大洪水的實力。”

“但是還是要看到過程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涇河治理用了十多年,如今算是初見成效,說明植樹固沙的方案還是可行的。”

“因此臣想向陛下建議,將這個方案推行黃河全流域,包括一些水勢渾濁的支流,減少黃河中的泥沙量,結合下遊的束水堤工程,以緩沖下遊泥沙堆積程度。”

“這事情現在做還來得及,要是留給後世子孫,他們將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趙頊問道:“那沿河靠畜牧為生的百姓怎麽安置?還有沿河土地取水便捷,現在棄耕還林,百姓們不會有怨言?”

蘇油說道:“所以要大力推廣去勢去尾圈養,優良牧草種植收儲方法,還有風車機井灌溉,解決沿途百姓遷移之後畜牧耕作的生計問題。”

馮京覺得這一套有些耳熟:“相州模式?”

蘇油笑道:“相州模式怕是不行,相州模式說動了韓家,就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陜西沿河沒有這樣的力量,只能依靠地方州府官員的能力。”

說完對趙頊躬身:“陛下,南海如今已然安定,呂惠卿的政務能力是非常優秀的,他們在南海已經超過年資很久了,理應更換入內地。”

“還有交趾和占城籍的當地官員,也應該加入到考績序列當中,給他們上進的通道,以免在地方上勢力過於龐大,走回漢唐的老路。”

“南海人,對大宋的廣東,福建頗為向往。當地士紳,祖籍也多在這兩地。不如施行考計,選入兩地為官,加強其與大宋的聯系,鞏固其向宋之心,而且兩地離南海也不算太遠,他們也不至於有什麽不滿的情緒。”

趙頊點頭:“那兩處好些地方,我朝官員都視作畏途,官府一直叫苦人員不足。這主意倒是不錯。”

馮京有些猶豫:“要是他們盤踞了廣東福建兩路,不是麻煩?”

蘇油笑道:“剛剛說了,他們都要加入我朝的流詮之中,三四年一換任所,將他們從南海請出來,安置在福建廣東,只是第一步而已。我朝百年,可有造反的知州?”

如此一說馮京算是明白了,說白了他還是沒將那些人當做本朝官員。

趙頊表示同意:“就跟治河一樣,堵不如疏。那就下中書計議吧。”

是月,詔:“諸路教閱禁軍,無過兩時。”

癸未,詔翰林學士並聽佩魚。

甲申,遷呂惠卿大學士,知延州。遷李舜舉西京留守。

交趾路轉運使李道成請致仕,朝廷以李道成純忠節志,抵柱天南,加大學士,南海四路轉運使,以慰留之。

黎文盛,遷福建路轉運副使,楊蒔,遷知廣州。

……

九月,遼東,獐子島。

第一批大宋貨品已然運到了島上,這裏邊包括了大宋的瓷器,金銀銅器,各色珠寶首飾,筆墨紙硯,成藥……堪稱琳瑯滿目。

最大宗的,乃是齊魯大地,還有兩浙路上海務提供的絲棉織品,以及遼國苦寒之地急需的毛線衣,毛呢,蠶絲被,棉被。

蠶絲被是蠶繭脫脂拉到蓬松壓成的被子,輕薄保暖,和羽絨被一起,成為已經進入秋天的獐子島上,最受遼人喜愛的高档商品。

除此之外,就是各種烈酒,南海的甘蔗酒,因為具備價格上的巨大優勢,成為最大宗的酒類商品。

甘蔗酒,其實就是榨糖之後的甘蔗渣發酵釀造的酒水,沈括和呂惠卿純屬廢物利用。

不過後世的雞尾酒基調酒——朗姆酒,也就是這玩意兒釀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