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

西夏的冬天裏,柴火是一個大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燃料急需,蘇油直接在蘭州、宥州、銀城、韋州開采煤鐵,搞起了煤鐵工業。

夏人沒法利用這些資源,並不意味著宋人如今做不到。

蘭州的銀、鉑、鉛、鋅、煤,儲量豐富,石勇在蘭州的夏人倉庫中,發現了不少被夏人當做銀錠的鉑錠。

而且還盛產矽鐵,矽鐵是提高鋼材品質的重要礦藏,威名遐邇的青鋒鋼,便是來自品質優良的煤和它的加成。

宥州盛產煤、鹽、還有皮革加工制造業裏邊至關重要的芒硝。

銀城就更加誇張了,那裏就是後世中國煤炭第一大縣神木。礦藏除了煤,還有鐵礦,含鐵量最高可達百分之六十!

此外還有品位很高的石英砂,可以制作耐火磚,瓷器與玻璃。

韋州同樣如此,除了煤,還有一處讓蘇油倍感舒適的地方——暖骨泉。

曾孝寬看著這些巨大的儲煤坑,不由得感慨不已:“這得是多少煤啊……那邊那個是什麽?”

王中正說道:“那是蒸汽鍋爐,可以以煤和水為原料,產生什麽動力,將煤碎成粉,然後與黏土、秸稈等配料攪拌,做成……”

曾孝寬已經明白了:“蜂窩煤球,汴京城裏用過的。”

“呃……差不多,不過沒那麽復雜,更像是京中小孩兒們吃的那種……泡筒。”

“看看去。”

其實這個地方只是煤炭最粗加工的地方,但是已經讓曾孝寬嘆為觀止。

蒸汽動力的粉碎機、攪拌機、以極快的速度生產出大量的配方煤粉,工人們給煤粉灑水,然後送入煤棒機的料鬥,從另一端出來的,就是已經加工成型的空心煤棒。

工頭那那身藍布工裝一看就是四通背景,過來迎接兩位官人,本來還想施禮,結果兩手一亮,全是黑油,只好訕訕地敷衍了一下。

曾孝寬倒是不以為意,只看著煤棒機往外呼呼往外吐的煤筒:“一日能產多少這個?”

工頭回到:“一日能產一萬七千斤煤筒。將煤加工成煤筒之後,爐中過氣性能更加良好,省煤不說,熱值還更高。”

曾孝寬不由得感慨:“理工之能,一竟於斯啊……”

工頭說道:“國公爺說要讓軍士們能吃上炒菜,要縮短做飯的時間,需要具備大火力,還方便使用的燃料……”

曾孝寬眉頭頓時一皺:“又是為了口吃的?”

這工頭算是機靈,一聽口風不對,趕緊說道:“不過後來我們發現,這東西用於煉焦,一樣更加節省,而且焦煤筒用於鐵冶,效能比直接用焦煤塊厲害很多……”

這種搪塞瞞不過曾孝寬那樣的能臣:“那你這個廠子就該建在鐵冶邊上。”

“這個……”工頭臉一紅,靈機一動說道:“呃……其實建在這裏更好,我大宋如今的鐵冶,用水量極大。禿尾河可以行船,將鐵礦拉到這裏來生產,選礦、洗礦都更加便利,產品更是可以直接順流發到風陵渡。”

曾孝寬呵呵冷笑:“我就當真的來聽,告訴蘇明潤,既然他害老夫來做這九原路的轉運使,這樣的東西還得給我多來幾套。”

說完掉頭對王中正說道:“看來都管還是做了不少民事的。”

曾孝寬的吏治風格就是“公正”,當年趙頊命章惇調查曾布市易務案,曾布就曾經提出異議,說與章惇有隙,肯定得不到公正。

趙頊當時給曾布的答復是:“有曾孝寬在,事既付獄,未必不直。”

王中正聽曾孝寬這樣說,心底下剛偷偷松了一口氣,卻又聽曾孝寬說道:“聽說你新得了七萬多匹馬,九萬多頭牛?”

“沒沒沒……”王中正連連擺手:“沒……這麽多,五萬多馬,七萬多牛。”

“嗯。”曾孝寬點頭:“那就不勞都管了,都轉到轉運司來吧。”

王中正都傻了,這是……這是特麽明搶?

曾孝寬看著他:“怎麽,都管還想留著?”

“不,不留著!”別看王中正,童貫之流在普通文官武臣面前囂張跋扈,但是在蘇油,曾孝寬,範純粹這等大佬面前,那是乖得跟孫子一樣。

北宋的太監,說白了就是皇帝的狗子,雖然皇帝們一再為自己的狗子們爭取權力,但是文官們卻也不是吃素的。

王中正之流看似大權在握,其實皇帝要治他們,只是一道詔書的事兒,保證文官們都會樂見其成。

因此太監們最害怕的,就是手裏握著密奏之權的大臣。

好死不死,現在新任的三路大佬,包括蘇油,都有。

曾孝寬是王安石《保馬法》和《戶馬法》的倡議者和推行者,對馬政有一套獨到的見解:“河北相州搞的那種養馬之法,非常得便。有了這五萬匹馬,有了配種之法,有了優良的牧草,再加上九原得天獨厚的優良牧場,我要再推《戶馬法》,讓大宋從今往後,永無缺馬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