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

青鱂是能夠生活在冷水裏邊的,所以自己可以將小魚帶回去,他已經想好要送給哪些人了,皇祖母,父皇,皇後娘娘,還有那個總是用溫暖的目光看著自己的朱才人……

當自己回到宮中,將小魚小心的分好,讓父皇來看的時候,父皇嘆了一口氣,讓自己親自將小魚給朱昭容送過去。

那一天也是自己納悶的一天,朱昭容珍惜地捧著小魚缸,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後來自己才知道,從那一天過後,自己就不能和朱昭容生活在一起了,自己要和皇後娘娘一起生活,因為自己已經長大了,要讀書了。

父皇說這叫開蒙。

皇後娘娘叮囑了又叮囑,搞得小趙擁很緊張,等到一到書房,樂了,全是熟人。

除了華容縣君,還有扁罐哥哥,彥弼哥哥,漏勺弟弟,守靜哥哥。

連畢姐姐都在,不過她不是學生,是縣君的助教。

縣君很懶,一般就坐在那裏看自己的書,真正教自己讀書的,是扁罐哥哥和畢姐姐。

自己曾經問過父皇,為什麽縣君不教自己,父皇哈哈大笑,然後摸了摸自己的腦袋,說縣君是大宋學識最豐富的的人,要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在將來得到縣君親自傳授的資格。

蒙學,是從四歲到十二歲,之後,才是正式學習階段。

當然很多世家會打破這樣的傳統,有不少天才,幾年就能走完別人幾十年的路程。

常常聽到太後與皇後娘娘聊天時提到縣君和他的兄長,說他們是大宋第一等的聰明人。

縣君是女子不能科舉,但是他的兄長蜀國公,六歲才開蒙,比自己還晚了一年,但是十四歲就中了探花。

蜀國公長什麽樣子記不得了,不過自己看的圖畫書,做的題,玩的玩具,都是蜀國公給自己弄來的,而自己也因此認識了好多字。

在今年上元之夜,父皇帶著自己和一群老頭在宣德門樓上看花燈,父皇寫了一首詩,讓大臣們陪和,自己因為無聊,就隨便亂轉,在一個作詩的胖老頭身邊,讀出了他詩中的一句——半夜眾星來紫極,一春萬火縱丹丘。

老頭一下子就哭了,激動得涕淚縱橫,說皇子天授聰明,大宋有萬年之兆。

父皇很客氣地說自己還需要教育,不過那一晚,拉著自己的手再也沒有松開過。

哦,那個胖老頭,叫王珪。

……

蘇油並不知道自己在小趙擁心裏已經樹立起了高大的形象,不過他知道自己對面這個人,在蕃人當中的形象才真叫高大。

紅衣大和尚,吉多堅贊,做完盛大的法事之後,他決定要前往大陷谷雙塔寺傳法。

倒也是,大陷谷的氣候不但適合孕婦和小孩,還適合老人。

可人家孕婦不歡迎你,你偏去給人家添堵算什麽事兒?

不過這是蘇油在和老和尚逗悶子,因為誰都知道那裏是賀蘭山大通道,穩定那裏的蕃民,讓他們心向大宋服從教化,對於鞏固興慶府北大門是有巨大幫助的。

但是他不敢這樣說出來,否則可能要挨老和尚的打。

用老和尚的說法,小梁後的戾氣太重,這樣對胎兒不好,他要去感化她,讓那個叫察哥的孩子,不要帶著母親積累的怨氣來到世間。

其實蘇油還有個想法,就是狼山——黑山——陰山以北,都是遊牧部落的韃靼人。

這些人在蒙古高原上遊牧,他們到底屬於遼國還是西夏,完全是看他們自己的心情。

理論上,以陰山和黃河大漠為分野,南邊屬於西夏,北邊和東邊屬於遼國,但是遼國對於自己的契丹部族管理都很松散,更別說這些遠在天邊的韃靼人了。

陰山南北有一支比較開化的韃靼部落,叫汪古部,宋人稱之為白韃靼,以區分更北面的蒙古、克烈、乃蠻諸部。

而那一帶有個地方是後世的包頭,現在還是水草豐美,森林遍布之地,土壤肥沃礦藏豐富,遼國在那裏設了雲內州,設了柔服,寧仁兩個縣。

聽名字就知道屬於羈縻地區,蘇油覺得那裏應該很容易就通過經濟攻勢拿下來。

畢竟那一帶的地利全在原西夏一方,牟那山、烏梁素海,都在原西夏境內,黑山威福軍司在那裏設置了好幾個城堡。

最關鍵的,現在有了牛皮筏子,從興慶府通過水路運送貨物去那裏,只需要七天的時間。

要巡視完自己的轄區,有點可怕,河南路其實漢人比蕃人多,農耕基礎好,世家較給力,蘇油比較放心,決定先不去。

興慶府以北,蘇油現在只好先讓紅衣大和尚打頭陣,等到自己籌備好貨品之後,再走水路過去。

送別紅衣大和尚之後,蘇油便在囤安軍和控鶴軍的護送下,從興慶府出發,準備走一回絲綢之路,從興慶府到涼州,然後從涼州到唐代的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