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

而且這還只是基本,而最好的軍馬需要能夠負重一百四十公斤,一天之內行進一百六十公裏。

崇禎二年,皇太極繞道蒙古喀喇沁,從薊鎮長城破口入關。後金軍於當年十月初二從沈陽出發,十月二十七日破龍井關,共計日程二十五日,中間休整六天,實際行軍十九天,平均每天行程均在五十公裏左右。總路程接近一千公裏。

破關之後皇太極專門下令,除了羸弱病馬以外,不準給戰馬喂精料,只能只草。

這當然不是皇太極愛護百姓,而是怕豆料裏面被人下毒。但同時也可以看出,長途行軍對馬的影響並不是特別大,不僅能夠堅持作戰,還可以堅持吃草。

所以馬兒其實也並不是那麽嬌氣,但是蘇油舍不得。

抵達蘭州對岸的時候,蘇油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求李憲給馬兒提供精料。

蘭州現在還是靠牛皮筏子過河,李憲給蘇油拖來了幾千斤豆子,幹苜蓿。

蘭州被大宋拿下,與熙州、河州就形成了一個防守三角,大宋對青唐的防禦態勢立即大為改觀。

青宜結鬼章和篤喬阿公已經匆匆忙忙的回去了青唐,這也導致了大宋第二階段的戰爭大紅利,阿裏骨一點都沒有享受到。

因為董氈已經病危,阿裏骨擔心大軍在外出變故,將兩軍撤回了青唐,和宋軍保持距離。

現任熙河路轉運使的趙禼趙老兒,心腸不一定就比王韶白一丁點,不得不防。

趙思忠和包順也回了岷州,帶回去了大量的戰利品。

不過溫溪心與藺逋比卻沒走,此次平夏戰爭,他們也算是很大的受益者,萬多部屬現在變成了三萬多,李憲將他們安置在了卓啰城,那裏位於黃河,湟水,喀羅川三川匯聚之處,在蘭州西面百裏,是青唐進出河湟的必經之地,正好與阿裏骨打對台。

那裏也會是青唐和大宋新的榷市所在,對於長袖善舞的溫溪心來說,是絕佳的發揮之地。

隊伍在蘭州修整了三天,新軍的秘密現在已經不再是秘密,如李憲、王中正等其實是最早一批接觸新軍的內官,聽說如今正在和趙頊打報告,要求在蘭州和九原,自己的麾下,必須有一支新軍。

趙頊原則上是同意的,不過大軍中新軍是否歸中官掌握,朝中還在博弈。

蘇油倒認為這個要求其實是挺合理的,新軍掌握在皇帝最信任的人手中,沒有什麽大毛病。

大宋的文官們自在得太久了,幹的事情也太多了,忘記了他們的老本行其實就是行政。

不過這些跟現在面前這群人也說不著,李憲手底下還有舊軍將領,也是老相識老部下了,王文郁。

當年鐵門關上被縣尉穿小鞋的苦逼巡檢,因為能夠左右開弓,頗具膽略,被蘇油發現,推薦給了王韶,後來治渭州時又有了諸多交集。

陛下親自褒諭,皇宋軍人中武德的代表,王文郁,現在也成了西軍中的傳奇人物。

兩人的關系完全不用遮掩,這和種詁是不一樣的。

蘇油幾度在西北擔任帥臣,要是和將領們一點關系都沒有,那才真正的不正常。

兩人間的話題也多,蘇油扶起大禮參拜的王文郁,說道:“鐘兒我已經送去皇家軍事學院了,你也是,事事顧忌,真當自己是聖賢了?看看人家老田,那是有門路就鉆。你這樣會耽誤孩子的。”

王文郁嘿嘿傻笑。

蘇油將孫能招呼過來:“讓幹臣帶你去看看新軍,試試器械,今後西疆的戰事規劃,肯定是以新軍為骨幹,舊軍為協從,相互配合,這次平夏之役就是例子,戰果也非常輝煌。”

“所以你雖然是舊軍將領,但是對新軍必須要了解,知道是怎麽回事兒,知道它怎麽打仗,這才說得到配合上去。”

說完低聲道:“今後新軍的規模肯定要擴大,前兩批肯定要從舊軍將領裏邊提拔,一會兒去我營帳取兩套書,你爭取搭上這趟車。”

王文郁連連點頭,臉上露出開心的神色。

蘇油忍不住打趣:“你這麽高興幹啥?搞不好和鐘兒還能做同學。到時候考試考不過他,可丟了當爹的臉。”

王文郁:“……”

將王文郁打發出去,蘇油才和李憲敘話。

中官是皇帝夾袋裏邊的人,雖然有了大功,但是賞賜渠道和外官有所不同,這次李憲得了個宮觀使的頭銜。

那是內廷的晉升渠道,如今的內官級別最高的就是和蘇油平起平坐的李舜舉,第二梯隊現在變成了李憲和王中正,李若愚因為沒啥軍功,如今都成了第二梯隊末班,風頭比不上這倆貨。

蘇油這回帶了童貫當監軍,童貫是李憲的徒弟,因此見面又是一番禮節。

李憲現在一身的丘八氣息:“咱跟老王都是因為辦差勤謹,半路出家到的軍中,全靠國公爺不嫌棄一路輔導,現在料理起軍務,也勉強支應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