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

“真實情況是,蘭州當時不是巢先生在鎮守,而是他夫人和兒子巢國棟。所以當應理被隔斷之後,他們退往涼州,保住休屠澤通道,以期能夠收到偽朝詔命,救援興慶。這是合理的。”

“當然這在事實上導致了蘭州的空虛。”

“之後興慶危急,梁乙埋最後迫不得已,才派家梁去白馬強鎮整頓本部兵馬,之後揮師南下救援興慶。”

“只不過我們動作太快,從靈州出發,到取興慶,救秉常,不過三日。”

“別說家梁反應不過來,比家梁更近,路更好走的仁多保忠和小梁後都沒反應過來,這又如何說?”

“這是梁氏與梁乙埋不懂軍事,盲目指揮,之前忌憚巢谷,遲遲不派他掌握本部軍馬,其後終於派出去了,但是時間上又被我們打了個錯手不及。”

“等到巢谷包圍攤糧城後,秉常的遺詔都下去了,巢谷才沒有攻打。”

“要不然啊,十萬夏軍散於漠北,這一戰還難打得很。”

“你要是看過偽朝樞密院的命令,就會知道巢先生的一切行動,都是接受了梁乙埋的命令。”

“十萬大軍始終未能投放戰場,這不是巢先生的過失,實在是梁乙埋指揮上的無能。”

嗯,就算命令不全,我現在也給它補全了。

現在那些命令,就成了梁乙埋帥臣無能,累死三軍的證據。

也成了家梁顧全大局,苦諫無果,最後變成夏國姜維的證據。

好在這位姜維比以前那位忠君,對君主的命令絕不打折扣,得知幼主尚在,到底是沒有自盡,而是留下有用之身扶保幼主,忠肝義膽,感天動地。

至於家梁留在涼州的那些東西,沒有人知道,又因為家梁的部隊其實一直沒有參戰,因此也沒有暴露。

李憲聽蘇油這麽一說,才道:“那這老小子實在是命好!就這樣成了大宋河西節度使!”

蘇油說道:“既然能忠於秉常,那就更能忠於陛下,巢谷這種人,要麽不降,既然降了,必將為大宋殫精竭智,因此我是很放心的,朝廷也是很放心的。”

“河西以後是我們經營的重點,青唐是如何發達起來的?不就是因為夏人阻絕了通往大宋的貿易道路,讓於闐過來的商賈只能去青唐故道,這樣發達起來的?”

“現在我們要重開河西道,大力招攬他們走沙、瓜、涼、蘭這條唐朝入長安的絲綢之路,讓青唐故道無人再走!”

“這是國家進取之道,所以恭喜太尉了,守著蘭州這個黃金口岸,足以名利雙收啊……”

李憲這才明白了過來:“原來陛下撥付沈存中五十萬貫打造蘭州黃河鐵橋,就是為了這個?”

蘇油笑道:“對嘍,此次我帶兩支新軍去河西,也是準備給陛下帶回來第一批貨物……”

部隊修整完畢之後,沿著喀羅川,向西北的涼州繼續進發。

喀羅川河谷地勢平坦,風景秀麗,一邊是雪山融化的雪水河流,如今清澈見底。

河谷對面是連綿的雪山,那是青藏高原的最東麓的祁連山脈。

蘭州有皇宋銀行,蘇油在那裏采購了大量的牛羊隨軍,隊伍走得更加的慢了。

在卓啰城,蘇油還見到了溫溪心和藺逋比。

藺逋比在這一帶的影響還是巨大的,畢竟是董氈嫡子。

董氈如今病勢沉重,阿裏骨正是忌憚藺逋比這支越來越壯大的力量,才急召青宜結鬼章返回青唐防守。

而藺逋比同樣沒有消停,用這次分得的戰利品,大肆挖阿裏骨的墻角,如今的卓啰城,已經有了四萬戶人口,成了一個不小的城市。

蘇油對溫溪心的眼光還是非常贊賞的,這裏以後就是絲路下蘭州的前哨驛站,肯定會變得非常繁華,他在這裏的勢力肯定會越來越大。

告訴了藺逋比哪怕是母親有召也千萬不能回去,又給他講了晉文公重耳的故事之後,蘇油繼續上路,又走了十多天,總算是抵達了涼州。

這裏是此次平夏大軍最遠達到的地方,如今鎮守的是大宋火速躥升起來的第一猛將,劉昌祚。

手下兩位也非常悍勇,姚麟、郭成。

不過劉昌祚在蘇油跟前乖得跟貓似的,連馬都不敢騎,來到蘇油馬前大禮參拜:“末將劉昌祚,拜見大學士!”

蘇油下馬,將劉昌祚扶了起來:“現在也是做太尉的人了,不必如此多禮。”

說到兩人的關系,那得追溯到很久以前。

當年趙頊命兩制以上官員推薦將臣,蘇油那時候剛入朝,向趙頊推薦的,就是劉昌祚和高永能。

劉昌祚得知消息後自己都莫名其妙,不知道為啥被蘇探花夾袋裏將才一大把,為何偏偏看中了不在他夾袋裏邊的兩位。

殊不知蘇油當時要的,就是這個“不在夾袋裏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