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

邇英閣,韓縝、司馬光、呂公著、蘇油、章惇、王韶、韓維、邢恕,三省樞密,京中大佬們在一起進奏。

這主意起始於呂公著,蘇油覺得是個好主意,表示支持,太皇太後也就從善如流。

蔡確對這個提議是堅決反對的,也從來沒有組織過這樣的會議。

但是他如今在山谷裏邊修墳,韓縝成了政府裏級別最高的人,於是由他主持會議。

先奏朝中大事:“監察禦史王巖叟上疏,曰今民之大害,不過三五事。”

“如青苗實困民之本,須盡罷之;而近日指揮,但令減寬剩而已。”

“保甲之害,蓋由提舉一司上下官吏逼之使然,而近日指揮,雖止令冬教,然官司尚存。”

“此皆奸邪遂非飾過,將至深之弊略示更張,以應陛下聖意。願令講究而力除之。”

太皇太後問道:“那三省、樞密是如何會同商議的?”

韓縝不再說話,頗有木偶的自覺,司馬光接上:“諸人商議之後,以為青苗之法與保甲之法,皆可罷除。”

章惇立即抗聲:“但是卻不是遽除,得一步步看效果!”

呂公著說道:“樞密先聽侍郎奏完,即便便殿奏事,也得有規矩。”

見章惇不做聲了,司馬光才再次開口:“減免寬剩,是太皇太後與陛下的德政。如今保馬、免行盡罷,天下熙悅,但未及根本。王巖叟之疏,實為要旨。”

“呂公著、蘇油以為當緩行之,先從取消官員歷年比限做起;章惇以為無良法替代青苗以前,當予以保留;而臣以為,青苗法有百害無一利,可以及時罷之。”

“關於保甲,大家商定的意見倒是一致,如今西夏平滅,遼人守禮,國家安泰。西軍四十萬大軍,數量龐大,已無必要保留這麽多。”

“臣等請設立一處衙門,專責各州府守臣名下的州軍,恢復唐府兵前制,一州以七百為限,朝廷發給俸祿,以西軍、南洋、北洋慣戰將士充任,不再歸於州府下轄。”

說完將蘇油的設想講了一遍,說道:“此舉並沒有增加朝廷軍費,減少了在職兵員,這些老兵會成為州府維持治安的力量,對付盜匪自然不在話下。”

“且發給俸祿,不受知州挾制,歸折沖幕府管轄,平日裏專責訓練,巡檢,護路,救災、治安。讓知州可以專力於施政。”

“由於其職能多在內地執法,與對抗外敵不同,因此還需要通曉法令,試過中格者,方有此資相待。”

這就是職業軍人轉業為地方警察,而且警察不歸當地行政口直管,而是配合當地執政者工作,防止暴力犯罪等惡性事件發生,甚至還能限制和分化知州的權力。

在這種體制下的文官,就成了真正的行政部門管理者,將緝盜這項準軍事任務,交給了專業的警察。

太皇太後問道:“那這個衙門該叫什麽?何人提舉?”

司馬光說道:“這個衙門,大家覺得可以叫都巡院,其下設折沖府,州府折沖司。”

“與我朝樞密相似,都巡院有調兵之權但無統兵之權,折沖府有統兵之權而無調兵之權,兩者互為約束牽制。”

“都巡院使的人選,我朝宿將裏,種詁、折克柔可任;至於折沖都尉,之前高公紀、高公繪兄弟整頓京中廂軍四十萬,經驗是有的,不如請太皇太後擇一人任之即可。”

高滔滔對家族打壓,並不是因為她不愛自己的家族,而是朝臣們的馬屁太臭,會影響到家族的名聲,因此才對一些華而不實的建議予以駁回。

但是如讓高士林提舉鐵路局,高公紀高公繪兄弟整頓京務,到如今出任折沖府主官這種有好處又不顯眼,能立功又能鍛煉子弟的建議,她還是不會拒絕的。

高家子弟掌握警察部隊,好處自是不用多說,沉吟一陣:“那就先議吧,之後具為上奏。”

終於輪到章惇了,章惇拱手:“臣以為,國以農為本,諸法改良,自當從田畝制度開始,如今青苗法欲罷廢,那就需要相應的舉措跟上,尤其是慶歷年中那種國家土地四百多萬頃減少到兩百多萬頃的事情,不可再發生!”

“慶歷年間土地大減,國用大促,是天災嗎?並不是,而是人禍!”

“土地是真的減少了嗎?並不是!而是納稅的土地減少了!國用被兼並之家吞沒!”

“要改土地法的根本,要廢青苗,那就還得有一項新的法令與之相匹配。”

高滔滔問道:“章學士有何建議?”

章惇斬釘截鐵:“真要讓無地少地之人得減負擔,那就不光要廢除青苗錢、免役錢、寬剩錢,包括地方上的頭子錢,義倉稅,農器稅,牛革筋角錢,進際錢,蠶鹽錢,曲引錢,也應當一並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