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

蘇油的第二道上表就是尊隆老臣,要求文彥博呂公著輪值,每天必要有一人坐鎮都堂,指導自己辦公,如果有大事,則兩人都應該同時到場。

但是二公已經年高,因此蘇油請求為二公配備馬車,經費由政事堂撥給。

第三道上表就是請求將呂公著的合議共奏的優秀方法下沉到都省,既然宰執樞密都能到陛下集合議事,那三省侍郎六部尚書是不是也可以集合到都堂議事,並且請台諫在一邊列席監督,請中書舍人在一邊記錄會議摘要,有什麽事情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都擺到桌面上來談。

還有陛下年紀還小,除了學習經義,還要學習實務,是不是他也可以抽空列席,熟悉朝廷各部門的運作機制,試觀群臣能否,為以後親政打下基礎?

高滔滔接到三道上表都愣住了,蘇明潤這是一個幫手不要,還在自己頭上擺上兩個爹,身邊放一個小孩,大開諸葛亮會增加下面人說話的權利。

政事堂這是來了一個宰相,還是來了一個方知味的知客掌堂?

前兩道上表沒什麽大問題,第三道有點費思量。

不過出於對蘇明潤一貫的信任,高滔滔還是同意了,既然你都不怕伏低做小相權被分,那我更樂見其成,從之!

結果就是朝堂風平浪靜地完成了有宋百年來最低調的一次權力交接,這要不是朝廷邸報上寫得清清楚楚,汴京時報沸沸揚揚,外路新入朝覲見的官員,都不敢相信朝廷已經換了宰相!

……

陳留,鐵路邊上就是驛路馳道。

如今從杭州到汴京的大路修得平坦寬敞,路面用的東海油田的瀝青鋪設,堅硬如砥,加上四輪馬車輕便,旅行的速度已然提升了一倍有余。

大路沿著運河而來,到了徐州,還多了一條鐵路相伴。

蒸汽火車拉著貨物,轟隆隆從一群旅客的視線中駛過,讓旅客中一些一望而知不是中土人士的仆役興奮得伊伊哇哇直叫。

這群旅客看上去身家豪富,主人是幾位身著儒衫的宋人,還帶著幾輛馬車,看樣子裏邊都是家眷。

一名鮮衣怒馬的年輕士子對身邊一名神色沉穩的中年人說道:“三叔,前邊有個驛站,我們歇一歇,用些茶飯再走吧。”

中年人一聲感嘆:“近鄉情更怯,汴京就在前面,卻是心中空落落的,也罷,就歇一歇吧。”

說完一指驛站前方的旗亭:“去那裏吧,驛站就算了。”

年輕士子大為不忿:“為何?我們幾家也是官身,如何不能在驛站休憩?!”

中年人還沒說話,邊上另一位稍長一些的青年喝道:“七郎休要胡鬧!臨出門前父親如何交代你來著?!”

年輕士子這才訕訕地一揮馬鞭:“旗亭就旗亭!我先去安排!”

說完打馬去了。

中年人再次一聲嘆息:“七郎還是氣盛,走吧。”

旗亭主人見到生意上門,又是大主顧,趕緊出來招呼:“幾位官人光降,趕緊請上席,小店新有吃食火鍋,備有上等的馬料,伺候得定比驛站還要精細。”

年長的青年問道:“火鍋又是什麽新奇料理?”

旗亭主人笑道:“這火鍋可是出自當今首相蜀國公之手,大蘇都題詩稱贊過的,保管官人們滿意。”

先到的年輕人聽到蘇家人就是一臉怨氣:“又是他!就沒有不是蘇司徒創制的吃食?”

旗亭主人臉上僵了一下:“這個……”

中年人呵呵一笑:“主人家不要理會少年郎胡鬧,就那火鍋給我們上六桌,對了,要借你這地方圍起帷幕,我們尚有女眷。”

旗亭主人這才歡喜:“理會得理會得,不如就去後面樹林,幾棵大樹一圍就是。”

中年人說道:“倒是不勞你動手,我們自有仆役圍帳,你去置辦吃食吧。”

“誒誒,官人就瞧好吧。”旗亭主人屁顛屁顛地去了。

中年人這才對年輕人說道:“七郎,這雪鹽提煉之法都是司徒當年在眉山所創,炒茶漚茶之法,同樣是他所創,除非你這一路不吃鹽,不喝茶,否則就逃不開去。”

“如今朝中故舊盡去,人在屋檐下,且低頭吧。”

年輕人道:“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一路行來,都快將他捧到天上去了,難道就是陸地神仙不成?”

年紀稍長的年輕人說道:“七郎你少說兩句吧,八年來歸,大宋的確是天翻地覆更加繁華,這個你豈能不認?”

七郎說道:“二兄,那也不是他一人的功勞!”

二兄說道:“不管怎樣,就憑司徒滅西夏之功,我舒成第一個服氣。”

年輕人犟嘴:“二兄你服,我李儇就是不服!”

那個叫舒成的不覺好笑:“行行行,那你就繼續不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