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

考題就在八科吏試法中隨機抽出,主要目的還是提高官吏的專業熟練程度。

因為考的是實務,具備理工基礎的官吏,軟實力肯定會比沒有理工基礎的那些強出不少。

庚寅,得到朝廷授權,蘇油正式開始視察洛汴渠。

辛醜,劉安世上書:“臣伏見祖宗以來,執政大臣親戚子弟,未嘗敢授內外華要之職。

自王安石秉政以來,盡廢列聖之制,專用親黨,務快私意。

今在位之臣,猶襲故態,子弟親戚,布滿要津,此最當今大患也。

願出此章,遍示三省,俾不廢祖宗之法。”

中書舍人曾肇言:“近日以來,頗有幹求內降,特與差遣者,竊恐僥倖之人,轉相扳援。

謹並錄上仁宗朝緣內降戒飭詔書事跡凡八條,別為一通,伏乞置之坐右,少助省覽。”

九月,庚申,禁宗室聯姻內臣家。

蘇油在中牟上書,三件事兒,一個方法就能解決,無論何等出身,歷仕之初不得超過朝廷狀元授職的從八品。

今後升職,皆需經過筆試和面試,尤其是內降官職和內臣出外,最要緊是那些莫名其妙的走馬承受,更是需要和普通官員一樣,去戶部經歷應試,否則不得除授。

內官和恩蔭官當中良莠不齊,有些的確不輸名臣,但是大多數都是爛泥糊不上墻。

其實蘇油並不歧視他們,如前朝秦翰,當今李舜舉,蘇油還非常佩服,至於李若愚童貫,用得也非常順手,王中正都給改造成了一方清官。

蘇油要求他們至少要在政務上合格,不管是誰,起碼要能經過基本的入職培訓,通過公務員考試後,才能履職,不能任性胡來。

這一招可以堵住封建王朝一個絕大的漏洞,高滔滔也認為沒毛病,詔皆從之。

事情由文彥博、呂公著主抓,二公擺明了是站最後一班崗,不存在留什麽情面的問題。

朝廷今後選拔官員,將會越來越正規,這也是一個大王朝必然的規律。

朝中有議論,認為蘇油外出,就是為了躲這三件事兒。

蘇油也懶得辯駁。

……

經過修整的汴渠寬度達到了三十米,兩岸風光其實不錯,尤其是進入鄉間,楊柳的間隙裏,可以看到遠處金燦燦的麥田,與坐落其間的竹籬茅舍,或者青瓦粉墻。

還有農人們在田野裏繁忙的身影,一派豐收的忙碌的景象。

大宋如今推廣了腳踏式脫粒機,就是一個帶小圓齒兒的滾筒,腳踏帶動滾筒旋轉,能夠將稻粒與麥粒從秸稈上脫下來。

同樣的東西,換成帶鐵刺的滾筒,又可以改造成為梳棉機,極大地提高效率。

今年的收成不錯,除了風調雨順之外,還有汴渠底部淤積的河泥,被百姓用作肥料添到地裏的因素在裏邊。

一艘蒸汽動力船,拉著一隊長長的漕船向著洛陽駛去,而船隊的末尾,還牽引著一艘遊艇。

漏勺被蘇油抓了包,張方平和趙抃當年怎麽對付自己,現在蘇油就怎麽對付漏勺。

看完昨天的邸報,蘇油將報紙折起來,對漏勺問道:“漏勺啊,如果有一個有錢人,他有一個窮鄰居,有錢人每年都要周濟他,這周濟著周濟著,便成了富人家裏每年的一項常務一般。”

“如果富人現在不給窮鄰居周濟了,窮鄰居就要打上富人家門來,這事情該如何解決?”

漏勺想了一下,問道:“富人家有家丁吧?難道打不過窮鄰居嗎?”

蘇油說道:“以前是真打不過,現在倒是能打得過了,但是有一個問題。”

“什麽問題?”

“因為富人家有錢,本身也不差這一點,但是如果不給,就會有一番攪擾。”

“周圍別的鄰居會說富人家為富不仁,富人家裏的其他人還會抱怨富人為了一點小錢失了和睦,斷了安靜。”

“所以富人也很煩惱,他想斷了這筆周濟,但是前提是不要惹大家笑話,道理得站在富人這邊,而周圍內外都說不出富人的不是來。”

漏勺想了想:“其實不難吧?”

“說說看。”

漏勺說道:“窮鄰居是不是也有窮親戚?”

蘇油說道:“倒是有好些個窮親戚。”

“那這窮鄰居拿到周濟之後,分配公平嗎?”

“嘶——”

“如果不公平,那作為出資周濟的富人,是不是可以幹預一下?或者將窮鄰居的三姑六大爺都召集到一處,說說這筆周濟如何分配?”

“只要是富人出資一文不少,這樂善好施的名聲就跑不掉,然後認為窮鄰居應當把自己的一大家子都照顧好,所以要求窮鄰居合理分配一下這些周濟,沒什麽毛病吧?”

“要是窮鄰居家兄弟本就不和,那就有的好看了,最後窮人家裏自己就鬧得烏煙瘴氣,富人這錢,自然就可以慢慢再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