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

當日下午,蘇油與王克臣、洪江就抵達了孫村。

孫村有個古名,馬陵道,當年孫臏射殺龐涓,就在此地。

這裏是黃河東流北流分支的地點,黃河決內黃後,改向了北流,從泥古寨也就是如今改名為天津衛的地方入海。

而以前經大名、堂邑、平原、德州、樂陵、無棣入海的東流故道,流量就變得比較小了。

黃河治理難點就集中在中下遊,重點分兩段,一是汴京到內黃段,一是大名到天津段。

其中汴京到內黃段主要是“堵”,如今已然修得非常堅實,滑州以下,王供埽、魚池埽、靈平埽、大吳埽、小吳埽、商胡埽一系列堤壩工程,能夠保證抗擊百年大洪。

而一是大名到天津段主要是“疏”,其中的重點就是界河、禦河,以及如今的東流故道分洪工程。

這裏邊,又以新完工的孫村東流故道分洪工程最重要,將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工程量也最大。

分洪嘴的堤壩叫“鋸牙”,必須能夠抗擊洪水的沖擊,將水流一分為二。

故道需要加深,將淤塞的河道清理出來,還要加固沿岸。

鋸牙和對岸水泥堤壩之間,中間澆鑄了數個水泥橋墩,橋墩上鋪設了橋面,可以供人行走。

橋下的橋柱兩側開有溝槽,溝槽裏插著鐵門,可以通過假設在橋上的工程機械負責升降,控制分流的水量。

這個大工程,其實是比漳河鐵路橋還要復雜的巨大理工成就,不算工程其余部分,光這座分水橋,就耗資整整五十萬貫。

但是好處也是巨大的,就是內黃以下,整個河北平原,從此不再擔憂黃河水患。

朝廷敢於提出“重振河北”的口號,就是此處工程給予的底氣!

站在闊達一百五十步的孫村黃河分流大工程主體分水橋上,蘇油都不禁看著滾滾黃河長嘆:“人心人力,一競於斯!”

這裏有兩百新軍全副武裝的看守,一人三馬,還設置有電報站、航標站,還有古老的信鴿站。

河渠司和最新的戶部水利工程局的管理人員也有駐守。

信鴿站還是當年蘇油在渭州搞起來的,於是在戰士的帶領下,特意去參觀了一下。

這裏培養出了一種顏色很深的信鴿,戰士稱之為“千裏烏”,雖然模樣很醜,但是因為身形顏色和烏鴉都很像,一般鷹隼不會去招惹它們,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蘇油對鴿站的戰士說道:“這個鴿子好好培養,到時候挑出幾只來,我們送到汴京去參賽。”

“汴京什麽都能賭,除了賽馬,最近又流行起來賽鴿子。到時候我們爭取拿個第一名,獎金一千貫,還可以開外盤,贏得錢建十個鴿站都夠了!”

一句話就將鴿站戰士們的鬥志鼓起來了。

河北路的事務很多,視察完黃河工程,蘇油又輪番視察了糧倉、軍營,在十月開始乘船考察漳河。

……

杭州。

大蘇到底還是因為自己的偏心挨了朝廷申斥,趙煦給蘇油發電報,問他柳樹種了沒有,然後問了這事情該如何處理。

蘇油告訴他自己將柳樹種在了大名府行宮的禦溝外面,爭取在任期內逐漸擴成一排,然後告訴他章惇是對的,人主和臣子都是一樣,應該對事不對人,不能有所偏袒。

然而高滔滔依舊偏心,朝廷下了申斥警告了蘇軾,讓他將救災糧交給葉溫叟全權處理,一轉身卻又通過皇宋慈善基金轉了一萬貫,成立杭州救災專向基金。

得了這筆基金,蘇軾開始搞人居改善工程。

杭州頻海,水泉鹹苦,唐代刺史李泌,始導西湖,作六井。白居易復浚西湖,引水入運河,溉田且千頃。

但是湖水裏邊多水草,自唐及錢氏,歲輒浚治。

之後大蘇做通判的時候整治過一次,蘇油做兩浙路轉運使的時候整治過一次,到了現在,葑草再次堆積,變成沼澤。

加上變成城中居民排汙的地方,水又出不去,滋生大量的蚊蟲。

此次瘧疾流行,給杭州敲響了警鐘。

蘇軾考察了地理後,上奏朝廷:“運河失湖水之利而取給於江,潮水遊河,泛溢阛阓,三年一浚,為居民大患,六井亦幾廢。”

“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

“浚茆山、鹽橋二河,以茆山一河專受江潮,以鹽橋一河專受湖水,復以馀力修治城中諸井,民獲其利也。”

高滔滔同意,蘇軾便立即開始以工代賑,救荒之馀,復行工役。

經過這次整治後,西湖最終變成了後世所見的模樣,成了一個城市的大後花園。

長堤造成,南北徑十三裏,植芙蓉、楊柳於其上,望之如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