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寶貝

都是碗、盤、碟子、調料瓶之類的小件,最大的一件就是一個梅瓶。

碗盤在缽裏是看不到花兒的,只能看到雪白晶瑩的內面。

待到蘇油小心翼翼將小碗取出,不由得輕贊一聲:“漂亮!”

整個碗體外周的圖案呈一種淺浮雕的圖案,浮起的花色部分呈現出非常艷麗純正的大紅色,而底色則是玉瓷的雪白色,色彩濃烈,對比鮮明,非常的喜慶。

花色纏枝蓮紋布滿了整個做畫區域,這個在瓷器匠人的嘴裏叫做“大滿地”,剔花要漂亮就要走極端,要不大滿地,要不大留白。

一件件器物都取了出來,圖案都是傳統的圖案,不過都精美異常。

小碗都是大滿地的,盤子則是大留白的,只在盤子邊沿裝飾了幾只小蝙蝠、小瑞獸。

最後那個梅瓶起出來後,紅艷艷的寶光被陽光一照,所有人都被震傻了。

這是一件大滿地美人肩矮頸剔珊瑚紅大梅瓶,頂部和底部都是滿色,然後從頂部與底部生長出纏枝蓮石榴紋,布滿了整個瓶身。

為了實現“大滿地”的效果,纏枝蓮紋的連枝細葉和細杆被放大了一些,花也被減少並加以放大,整個瓶子漂亮到了極致。

這個瓶的品質可謂極好,藝術品位也完全不輸南方景德鎮和眉山的文人畫粉彩繪與青花繪,當然比龍泉的素燒青色系列和鈞窯中的窯變極品,還是要差著一個档次,但是作為皇家供奉絕對夠資格。

蘇油欣賞完梅瓶,才轉頭對馮掌櫃說道:“馮行首你看……哎喲馮行首你怎麽了……史大快將馮行首扶住……”

幾人手忙腳亂,好不容易才給馮行首順過氣來,馮行首癱軟在椅子上:“寶貝啊……這可是了不得的寶貝啊……”

蘇油拍了拍他的肩膀:“那這事兒就交代給你和史大了,你的窯得改造,重貼新型耐火磚,加擾流板,換成煤窯,提升爐溫。大件交給你了!”

“器型、花色,我會讓京師大學堂美術學院設計,胎體我也會給磁州諸窯引來注漿工藝,增大產能。”

也不知道馮掌櫃到底聽沒聽進去,蘇油又回來和史大一起挑選瓷器。

最後從十二個碗裏選出了八個,從九個盤子裏選出了六個,還有兩套溫酒器,十六個酒盅,其余的算殘次品,史大當即拿鐵棒咣當咣當敲碎。

馮掌櫃好不容易剛能站起身,又是“嗷”的一聲哀嚎,一屁股坐回椅子裏:“二位,二位為何要暴殄天物……”

蘇油讓史大收拾挑出的精品,對馮掌櫃說道:“這就是他官窯的做派,供奉給內中的東西須得毫無瑕疵才行,其余的也不能流入市面,一應銷毀。”

“行首你還能動不?走走走,我們去你家的窯口,看看北派近年興起的大缸制造技術。”

扶著馮行首來到馮家窯口,蘇油方才知道北方勞動人民如何在不用注漿胎的情況下也能燒出大缸來。

原來是往陶泥裏邊加入了極細的麻絮作為添加劑,這樣就能夠制作出有足夠強度的大陶泥片,然後圍成缸體的底部,修整之後點燃一捆稻草放進去燒,讓胚體迅速幹結,接著造上一層。

如此一層層加上去,最後變成大缸的胚體。

之後塗抹定妝土,上粗釉,入窯燒成成品。

整個過程,造胚工匠不用尺子,不用任何工具,尺寸就是一雙手的各個部位和腳步,剩下的全靠經驗,造出的瓷缸一個個大小標準幾乎完全一致,手藝之精,讓蘇油嘆為觀止。

兩個陶工配合,一天只能能夠做出二十個大缸的胚體,一個大缸能夠裝一千斤水。

這也是目前大宋手工所能達到的極限。

蘇油笑道:“恭喜馮掌櫃,你這大缸的生意,接下來就要銷售火爆了。”

馮行首笑道:“剛剛讓使相爺見笑了,尋常家中的水缸也要不得這麽大。不過承你吉言,前些日子才接了一筆肥鄉的生意,竟然一口氣要了三十口這樣的大缸,最近又送來了圖樣,這回是小口的,要一百口呢。”

蘇油也沒有告訴他這些缸就是自己訂的,拱手道:“要不了多久,你這缸還得賣到大名呢!”

……

考察完磁州窯務,蘇油開始前往這次巡察的目的地——邯鄲。

柴油機船到了磁州就沒法繼續了,蘇油一行換成了小船,沿著滏陽河繼續前進。

一路行來,蘇油對如何發展河北四路,已經有了足夠的把握。

河北四路就是一片寶地,不說別的,就拿被瓷工們用作黑釉料的花斑石來說,其實根本都不用如此加工。

花斑石又稱“五色文石”,文理斑斕,色若瑪瑙,是頂級的裝飾石材。

其中河北大名府的花斑石,“其鮮艷如芙蓉,其滑澤若塗脂,履之如踏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