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

“有一點要解釋清楚。”蘇油繼續義正辭嚴:“首先,大宋這些年來四處攻伐,那只是現象,而不是本質。”

“其本質是,大宋攻伐它們,是對,還是錯?是正義,還是非義?當地百姓,是歡迎,還是反對?大宋介入之後,那些地方百姓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

“四處征伐,只能說明大宋周圍近年來跳踉小醜,無道昏君層出不窮。並不是大宋想打,而是大宋作為對蕃屬國百姓負責任的宗主國,文明的保護國,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應盡的職責。”

“還有一點,為何貴使只提到我大宋四處攻伐,卻不提我大宋對貴朝的無私援助?”

“貴朝遭遇蝗旱的是時候,是大宋援助貴朝糧食;貴朝遭遇瘟疫的時候,是大宋援助貴朝醫藥;貴朝遭遇水災的時候,是大宋幫助貴朝興修水利。”

“白韃阻蔔,南部諸州,完顏女直,大宋歷年來,為貴朝拯救了多少人命?”

“遼陽、長春,貴朝年收五百萬石的糧倉,是怎麽來的?”

“如今我正與貴朝王丞相交涉的工業基地,這對貴朝來說,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

“大宋同樣不是非得做這些,但是大宋作為負責任的鄰邦,文明的保護國,依舊不得不行使自己的職責。”

“宋遼兩國,是友好了八十多年的鄰邦,兩國歷代君臣,為了維系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付出過很大的努力。”

“我要再次聲明,大宋,永遠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也會永遠堅決捍衛文明,維系王道綱常。”

“這,是我大宋的天命。”

“韃靼、女直問題,那是貴朝的內政問題,大宋,不會幹涉貴朝的內政。”

“但是我要提醒貴朝,不要在遇到國家內部憂患的時候,便煽動對大宋的敵對情緒,宣揚大宋的威脅,企圖以這樣的方式,將憂患轉移到國外,轉嫁到無辜的大宋百姓頭上。”

“大宋絕不會接受這樣的解決方式,而我相信,貴朝百姓,同樣也不會接受這樣的解決方式。”

“因為這樣除了增加兩國沖突,讓貴國更加新的麻煩和災難之外,解決不了任何舊有問題。”

“貴國所應該做的,是正視自己的國內的麻煩,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故作不見,或者揚湯止沸,甚至與鄰為壑。”

“經過數輪磋商,如今這個基地所需要的設備,技術,大宋已經準備完畢,即將啟運。”

“如果貴朝決意中止此次采購計劃,那是貴朝的損失,不是大宋的損失。”

“犬子在廣州數次上章,就是希望能夠有這樣一套設備,在廣南東路落地,三百五十萬貫,對我大宋來說,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貴朝願意主動放棄日產十萬斤鋼鐵的基地,放棄能夠一天武裝三萬人,或者為五萬人提供農具的能力,願意走回到遊牧漁獵,穿獸皮,騎裸馬的生活方式,同樣,大宋也只會尊重你們的選擇,而不會橫加幹涉。”

“但是我要提醒貴朝的朝廷、宗室、陛下,你們應當考慮的,是百姓想要什麽樣的生活,是朝廷怎樣才能讓他們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才能萬姓歸心,王朝永續。”

“如果貴朝的朝廷、宗室、陛下,考慮的只是如何以天下奉一人,如何窮國中之力,養殘暴之軍,施掠奪之行……我要告訴貴朝的是,李常傑曾經這樣做過,但是他失敗了;訶黎也曾經這樣做過,他同樣失敗了;諒祚、梁太後、阿裏骨、哈桑,統統都失敗了。”

“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這也是我對貴朝陛下的勸諫。”

“大宋也曾經歷過痛苦與挫折,但如今已經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你們有自己的國情,完全不用學習大宋的模式,但是作為講道義,負責的‘治人者’,卻不能不考慮這些。”

“所謂冠冕有加,必承其重。我只能說……祝願貴國、貴朝陛下好運。”

說完朝椅子上一攤:“國內事務還繁忙,我最多只能在島上呆三天,三日之後,如果貴國還是願意促成這項協定,我會安排;”

“如果不行,我就會將基地設備發往廣州,畢竟這裏邊還涉及我朝宗室們的利益,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變故,讓他們白白遭受損失。”

等到遼人退走後,石得一小眼睛閃爍著精光:“司徒的鴻篇大論,堂皇至極,駁斥得遼人無話可說。”

蘇油笑道:“其實他們一直就無話可說,只是以前無話可說的時候,就會動拳頭,到如今,那一套卻是再行不通了。”

趙仲遷笑道:“用不著等三天,今晚王經那老小子就會將遼人的方案送過來,此君如今富可敵國,遼朝南院諸州的財富,可是如洪流般滾入其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