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

“有了兵,方能快刀斬亂麻!”

“以往遼國,都是南部諸州供錢糧,北部諸州出兵員,如今就導致了一個問題,遼東乏兵。”

“如果相公能有一支足夠強大的兵馬,外阻強敵,內消叛逆,以上所有的問題,是不是就都迎刃而解了?”

王經搖頭:“沒有,債券的問題還沒解決,而且如果征召軍隊,先不說訓練要多久,就算成軍了,這中間裝備、糧草諸多消耗,不還是得雪上加霜?”

趙仲遷說道:“相公想多了,債券問題,我大宋絕不會不管,只要相公與大宋簽署一份協議,保證今後用鐵廠產出逐年支付還清,這些債券,我再厚顏求求官家,給相公包攬了便是。”

王經神色怔忡:“那……貴國有何要求?”

“說笑了,相公以為就遼國現在這個樣子,我朝提出什麽要求,貴朝能承受得起?”趙仲遷說道:“所以這就是一筆投資,純投資,不附加任何多余條件的投資。”

“遼東一地,以前支持舉國七十萬兵馬之半都有余裕,如今僅支持一道所需,哪裏會沒有收益?因此我們官家並不擔憂償還問題。”

“就跟貴朝國內發行一樣,只要利息。我朝兌付鐵廠債券至今全部本金與利息共計三百八十五萬貫,擁有全部債券所有權。”

“每年一成利息,共分十年償付。如此算來,今後十年當中,遼陽鐵廠每年只需要向我朝支付價值七十萬貫的鐵料即可,如何?”

王經頓時大喜:“這個協議,老夫現在就可以答應,這條件,比先帝許我的還要優厚。”

趙仲遷說道:“不過如此一來,貴朝的鐵錢,可就又發行不成了。”

“可又多了……”

“咳咳咳……”陳無疾趕緊打斷,對趙仲遷拱手道:“近日我也在思索這個問題,我遼東南院諸州,非民不足食,鐵不足用,錢不足流通。”

“近年來這些事端,其症結歸根結底,卻是貨幣的信用不足。一有風吹草動,無論鷹券、債券、絹鈔,波動極大。”

“不過舶來錢和大宋寶鈔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節度能不能答應。”

“漕帥請講。”

“能不能許我遼東道,也用大宋寶鈔和舶來錢?”

趙仲遷不由得呵呵冷笑:“陳漕帥可是打得好算盤!我大宋承擔貨幣保證,然後給你遼東作流通之用?還有絹鈔呢?我朝陛下那裏五百八十萬貫,你們真當它們是廢紙了?”

“這個嘛……”陳無疾不禁為自己的可恥意圖被無情揭穿而感到臉紅,不過現在國事為重,哪裏還顧得上個人顏面:“東京道要是如以往那樣,錢糧每年也在數百萬貫,我們可以慢慢吸納收回絹鈔,只要貴朝陛下不要一下子……放出許多,十年,十年之內,就跟兌付債券一樣,官府可以負責吸納完畢。”

趙仲遷想了一陣,說道:“如此也好,那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怎麽會沒有問題?”王經趕緊說道:“剛剛所說的內憂外患,不才剛剛解決了一個?”

趙仲遷說道:“剩下的,不就是需要一支強軍?”

“對呀!但是時間上也來不及啊?”

“其實還是有辦法的。”

“什麽辦法?”

“借。”

王經已經明白趙仲遷的主意了:“找大宋借兵?節度原來在這兒等著我呢?”

“錢糧都在其次,借兵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老夫絕對不敢擅自主張。”

“還有,就算是朝廷答應,等老夫聯絡到司徒,司徒再奏報貴朝陛下,再到答復回來,老夫怕是屍骨早朽。”

“節度別忘了魏王,他知曉後,只怕立刻就會發兵滅我遼東……”

趙仲遷說道:“可相公你也別忘了,大宋在遼東,現在就有一支兵馬。”

“哪裏?”

趙仲遷說道:“鴨淥江四州都制置使,蘇軼!”

“蘇公子?他敢出兵?”

“蘇制使看似穩重,其實膽大包天,十四歲就敢橫絕萬裏汪洋的人物,你說他敢不敢答應?”

“只要相公你命開州守將放開道路,蘇制置從鴨淥江至婆娑嶺不過三百五十裏,至遼陽府不過四百裏,數日之內便可抵達!”

王經問道:“可蘇制置那裏不過才六千人,能守衛我遼陽?”

趙仲遷哈哈大笑:“阿骨打不也只用了五千人,就打得蕭嗣先七萬大軍大敗虧輸?就連阿骨打都對蘇制使崇拜有加,不說六千人,三千人足以捍衛東京道!”

“相公別忘了,蘇制置他可不是一個人,他的背後,還有經略我朝河北四路的大宋司徒,還有北洋水師總督張太居!”

“有公子坐鎮遼陽府,一人就足抵十萬大軍!即便他一個手下不帶,魏王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