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紈絝兒子(完)(第2/6頁)

邵瑜作為一個純臣,他自來是舉雙手支持老皇帝的改變。

老皇帝也沒有完全將希望寄托在那些小皇子身上,他並未完全放棄年長的皇子們,而是聽從了邵瑜的建議,改變了原本的考量方法,而是著重他們的實務。

老皇帝不再想著幫兒子們搭班底,反倒經常將他們丟進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裏。

老皇帝原本十分忌諱儲君之事,但邵瑜卻勸說了他。

“陛下,皇帝的兒子覬覦大位,這是十分自然之事,若是老虎的兒子不想吃肉,那倒奇怪了。”

邵瑜說得坦蕩,老皇帝反倒覺得自己之前的忌諱有些沒道理。

邵瑜說道:“幾位殿下想要,那也得顯出真本事來,不說和陛下一模一樣,起碼要有陛下五成本事。”

老皇帝當年能夠登基,與身後龐大的班底其實也不無關系,但邵瑜話語討巧,他這般說,倒好像老皇帝能當皇帝,純粹靠的是自己的真本事一般。

偏偏老皇帝還真吃這一套,他聽取邵瑜的建議,將幾個年長的皇子全都派了出去,各自領著不同的任務,甚至在皇子們出去之前,都明明白白說了這是一場考核。

至於考核的獎勵是什麽,自然是不言而喻。

幾個皇子聽到這麽說,必然所有人都像是打了雞血一般。

比如七皇子,在和表妹成親之後,老皇帝也不再讓他六部輪崗,而是讓他去京郊的皇莊。

皇莊這幾年產出漸低,老皇帝從前哪怕知道有問題,但當時無力去抓這樣的兇案是,因而一直將此事懸而未決。

七皇子去了,立馬表現出鐵面無私的模樣,勢必要將皇莊的每一個微小的問題都抓出來。

七皇子雖然較真,但他卻也不敢隨便冤枉好人,畢竟這是一場有人監考又有人復審的考核,每個皇子身邊都跟著皇帝的眼睛,他們上報的結果,都有專程的人員班子進行復審,以此來確保皇子們不會為了政績而弄虛作假。

原本還有皇子想要玩花樣,但被復審的人查出問題之後,後頭的皇子再不敢有半點松懈。

原本皇子們以為差事只有一次,但很快,他們發現一次後面還連著下一次。

甚至每一次的差事都不一樣,就像是老皇帝刻意將每個人都培養成多面手一般,他們剛剛在南邊辦完差,下一件就將他們派到北面去了。

這樣一來,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剛剛熟悉起班底,又被提溜出來去另外一個地方,久而久之,能夠跟在身邊的,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他們這樣的歷練,難度逐級遞增,一開始在京城,接著是京城周邊,緊接著是江南,越往後,便是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他們被派去解決的,也都是最棘手的事情。

比如五皇子此時正在楚湘,楚湘多河流,他如今帶著數十個河工,是跑到這裏來治水的。

楚湘山路難行,很多時候騎馬都不行,必須要徒步,五皇子養尊處優習慣了,如何能吃得下這樣的苦,當即就打了退堂鼓。

“殿下這就要放棄了嗎?也不知道陛下會怎麽想,也不知其他殿下會怎麽想呢。”皇帝派來的眼睛這般說道。

五皇子聽了這話,暗道自己都經過了這麽多重考驗,不能在這裏倒下,當即就一腳又踩在山路上。

原本老皇帝只讓兒子們在京城周邊折騰,今日整頓內府,明日徹查皇莊,讓幾個兒子跑全國各地,倒是頭一次。

這麽多成年皇子,全部被趕出京辦差,朝廷裏的大臣也有不少反對之聲。

但邵瑜這個提議者,卻依舊堅定:“玉不琢,不成器,這樣的道理,諸位大人難道不懂嗎?”

朝臣們雖然派系不同,但此時邵瑜出的好主意,卻似乎要將所有皇子全都一網打盡,因而朝臣們如何樂意皇子們出去受苦,此時反倒團結在一起,反對邵瑜。

眾口一詞,這情形讓老皇帝都覺得有些發愁。

偏偏邵瑜卻半點不懼,只是斬釘截鐵的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在幾位大人眼裏,京城以外,那就是豺狼虎穴嗎?朝廷在各處派遣官員,難道是在派他們去死嗎?他們去得,皇子就去不得嗎?”

“還是說在你們眼裏,皇子們就這般脆弱,經不得一點風吹雨打,若皇子們真是這樣脆弱,那也不必指望他們日後成為國之儲君了。”

“既想要大位,又不想付出努力,難道一個個都等著躺著得位嗎?”

邵瑜一條一條反駁,一個人對上幾乎一整個朝堂的人,都絲毫不落下風。

“在場的大人們,文官沒有一個不經歷寒窗苦讀,武將沒有一個不經歷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你們心裏很清楚,到底怎麽樣才能成才,對著自己對著子侄都能狠下心來,偏偏對著皇子卻改了態度,怎麽,你們想攔著皇子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