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紈絝兒子(完)(第4/6頁)

可四皇子甚至沒跨進蜀地一步,只見到難行的蜀道便折返回京。

雖沒了四皇子這根引線,但蜀城的亂子依舊被點了出來,等到蜀地捷報傳來,老皇帝特意讓人將醉酒的四皇子找了過來。

四皇子一身酒氣,口中還在叫囂著老皇帝偏心:“別的兄弟去的地方那麽安穩,偏偏要我去送死?”

“看清楚了嗎?”老皇帝將蜀地捷報砸在他身上。

四皇子撿起來,看過之後,嘴唇顫抖著,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這封捷報上,將前因後果表述得極為清楚,四皇子不笨,他立馬明白,自己入蜀只是個障眼法,真正的天羅地網其實早就布下。

“你別的兄弟去的地方,可能確實沒有你這麽危險,但他們得到的功勞也不會比你大。”老皇帝說道。

四皇子立馬明白過來,自己的這一趟公差,其實更像是去鍍金,偏偏他沒有經過考驗,直接被蜀地的兇險嚇破了膽。

老皇帝此時越發覺得邵瑜說得對,一個能夠擔負起國家的君主,必然是勇氣與智慧並存,他早早就知道老四欠缺膽氣,所以故意用蜀地來考驗他。

而四皇子也果然沒有通過考驗。

四皇子此時痛哭流涕,哀求道:“父皇,兒子錯了,您再給兒子一次機會。”

老皇帝輕輕搖頭,徹底將四兒子從儲君名單裏面劃掉。

他有十年時間,他不再做選擇,而是用排除法,對於那些確定不能擔當的人,徹底絕了他們的心思。

很快,四皇子被封為閑王,老皇帝也當著很多人的面,評價四皇子“不堪大用”,又對四皇子一派進行打壓。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全京城都知道四皇子失了聖心,與大位無緣,原本攀附的官員們,此時也紛紛倒戈。

有了四皇子的前車之鑒,其他原本想要放棄的皇子們,也不敢再說放棄的話,哪怕覺得太過艱苦,但他們還是咬牙堅持,一心想要做出成績來。

相比較其他人,或母族顯赫,或妻族顯赫,只有七皇子勢單力薄,但七皇子依舊一門心思想著大位,他還記得母妃生前受過的羞辱,記得自己幼時受到的打壓,因而他是幾兄弟當中,最想熬出頭的那個。

其他幾人的心思是熬,但七皇子卻在積極進行思考。

他不再懷著想要完成任務的心思去做事,而是開始思考怎麽盡量將任務做得漂亮。

七皇子想明白之後,便開始朝著身邊人請教,他不再端著自己的皇子身份,甚至還低頭跟匠人們請教。

因而這一次,幾組人裏,七皇子一組最快完成任務,回京復命時,面對老皇帝的詢問,七皇子也一直侃侃而談,顯然是完全吃透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老皇帝又召見了派去盯著七皇子的人。

七皇子的變化,監視的人也看得一清二楚,但依舊用盡量客觀的語氣來描述這一切。

老皇帝聽了之後,忍不住看向身旁的邵瑜。

邵瑜說道:“恭喜陛下,七殿下長大了。”

老皇帝見邵瑜臉上果真沒有半點結締,對於七皇子的改變,全然發自真心。

又想到那樁沒成的婚事,老皇帝忍不住問道:“若最終是老七……愛卿不後悔嗎?”

如今邵瑜和七皇子之間的關系,因為那一樁婚事,顯得有些不對付。

邵瑜說道:“臣子的本分,是為君王排憂解難,而不是為女兒攀附榮華富貴。”

老皇帝聞言,心下越發感嘆邵瑜的忠心,也越發不忍心自己走後,邵瑜落得個晚景淒涼的下場。

老皇帝終是決定繼續考教,他繼續給幾個皇子派遣差事,不斷的讓他們四處磨練,似乎不把所有成年皇子全部歷練成才不罷休。

十年後。

老皇帝隱隱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此時朝中對於儲君是誰,其實已經沒有太大的爭論。

相比較其他幾位皇子,七皇子的拼命,七皇子的成長,甚至他如今的優秀,所有人都是有目共睹。

原本幾兄弟相爭到了白熱化,但這幾年,隨著幾個成年皇子在全國各地到處跑,說是皇子,過的卻像是行商一般的生活,他們永遠無法在一個地方安定下來,也很難在一個地方培植起自己的勢力。

而京城原本派系紛繁,但隨著皇子都被外派出去,這些派系該打壓的打壓,該拆解的拆解,雖然沒能完全杜絕,但倒不像之前那樣派系鬥爭明顯。

雖然免不了爭權奪利,但因為有皇子牽頭,做實事的人也多了不少,朝廷的風氣倒是好了不少。

老皇帝交代完後事後,便閉上了眼睛。

七皇子比原劇情裏遲了五年才登基,但他得到的並不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反倒已經有海晏河清之態。

這十年裏,他四處歷練,為了圓滿完成差事,他絞盡腦汁,不敢有半點懈怠,他這樣的不懈怠,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百姓真心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