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比試 ……(第3/7頁)

寧家租了個鋪面,巴林去看過覺得太小了。

寧家還納悶,就這麽點小生意,總不可能一開始太多人買。

他們是計劃先弄個小點的鋪面,手裏銀錢多了,再換個大的。

蘇葉知道後就讓巴林直接換了個大鋪面,就在富察家買的那條街上,跟西洋鋪面在一處。

寧家原本不想接受這個鋪面,畢竟蘇葉給了方子已經夠慷慨了,連鋪面都給實在有些過意不去。

蘇葉不在意,反正鋪面空著也是空著,總不能浪費了,她也沒那麽多東西要賣。

當初富察家把這條街最顯眼的幾個鋪面都買了,空著就浪費了。

京城的百姓大多手裏都有些余錢,小鋪面哪裏能容得下多少人?

寧家只好勉強接受,還非要給蘇葉送五成利。

這就太多了,蘇葉是讓人掙錢的,不是讓寧家虧本的,意思意思要了一成算了,就當她是出錢入股,也算是寧家的靠山。

於是寧家這才安心了,又在京郊租了個極大的院子用來做小胰子。

原本是打算從附近村子請幫工,富察夫人卻攔下了道:“村民容易泄露方子,還不如去找官牙子簽活契,也能守得住秘密。”

許多逃荒的人實在沒辦法,家裏又回不去,很多還家破人亡了,也不想回去觸景傷情,只好留在京城做苦力,卻是饑一頓飽一頓的,苦不堪言,年紀大一些的更是熬不過去。

若是寧家雇傭這些人,需要的還不少,也算是幫了他們,活契五年十年的,起碼吃住不愁了。

畢竟寧家也是厚道人,肯定不會磋磨做工的人,做胰子這個活計是要細心,不需要很大力氣,就算年紀大點的也可以做得了。

寧家名聲好,人牙子也樂得把不太能做苦力又年紀大一些的人一股腦打包給他們,價錢還主動壓低了。

畢竟都是可憐人,人牙子做買賣也是希望這些人能活下去的。

大家難得有個不累的活計,自然一個比一個用心,恨不得住下就不肯走了,除了吃飯和睡一會,全在拼命做工。

愣是讓寧家半個月後就能開門賣小胰子,還以為沒什麽人,誰知道剛開門就湧入一大堆平民百姓,還有好奇的商人家裏派管家來買,一時鬧哄哄的。

還是隔壁賣西洋鋪面的管事趕緊去知會巴林,巴林就帶著人來維持秩序,才沒讓寧家這生意第一天開門就做不下去的。

不過寧家原本沒想到那麽多人,貨備得少,上午還沒過就賣光了,只得讓人再送,剛過中午又賣完了,下午只能關門。

他們還不好意思,一個勁對外頭等好久沒買上的人道歉,還說會多做一些。

寧家按照蘇葉的意思是每人限購一塊,就怕有人膽子大做黃牛高價對外賣。

但是後來有些貨郎找上寧家,說是希望多買一點,自己跑去熟悉的山村裏賣,能多掙一點是一點。

寧家想了想還是同意了,卻也沒給太多,畢竟庫存並不夠,還都選的知根知底的幾個貨郎先試試。

賣得越來越快,人手怎麽都不夠,寧家再三簽人,把京城人牙子手裏年紀大點的人全雇光還不夠,然後就開始簽婦孺,另外開了一個院子給這些婦孺一起做工,不至於跟前面那些年紀大的男人一塊,畢竟男女有別,分開來也能方便一些。

蘇葉在宮裏自然不知道這小胰子賣得有多火爆,正抱著四格格在馬車裏晃悠悠前往避暑山莊。

她隔著簾子隱約能見路上的百姓面貌精神多了,臉上幹幹凈凈的,看著就舒服。

別說蘇葉,就連皇帝也不經意注意到京城裏的百姓明顯比之前要幹凈精神多了。

他想起蘇葉說的小胰子,看來用的人不少,臉洗幹凈了,看著精神頭果然不一樣,都抖擻起來了。

一兩個還不覺得,但是一群人站在一起來來往往,皇帝看著就舒心極了。

一個皇帝要說多好,可能史書記載,後人才會慢慢知道。

但是如今不一樣了,百姓肉眼可見過得比之前好了,那麽就證明他是個好皇帝了!

皇帝心情不錯,皇後看著街上的人也有些驚訝。

她是知道蘇葉給寧家搗鼓了這個,大富察家也是知曉的,並不是十分看重這門生意。

實在利潤太薄,只能說是為百姓謀福,讓大家洗得幹凈點,看著更體面一些,僅此而已。

如今皇後看在眼內,才發現光是洗幹凈了,就讓她看著這些百姓就不一樣了。

以前算不上臟兮兮的,卻也不夠幹凈整齊,如今就不同了,她便笑著道:“寧家這買賣確實不錯,聽聞還賣到南邊去了。”

江南富裕人家多,買得起香皂,對這些便宜的小姨子不以為然。

不過很多手裏有點余錢的小戶人家就十分喜愛,便宜好用,誰不喜歡呢?

要一個個跟京城的百姓一樣幹凈整齊又體面,外人見了,只會覺得新朝清明,讓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