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我們怎麽就成教書先生了?(第2/2頁)

他跟前還坐著陳東、虞允文、胡寅、蕭不言、胡憲、劉子翚等幾個名儒。

讓趙楷感到興奮的原因當然是第一次儒門大會的第一天,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他之前提出的“三問”中的“兩問”已經摸著點門路了。

早期的儒家,其實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群學者、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結合體。他們一邊琢磨大道、小道,一邊找機會出仕做官,同時還辦學授徒,傳播自己的理念。

基本上就是三管齊下,一點一點的把儒家的江山給打出來了。

看著好像和當今的儒家也沒多大不同,但是春秋戰國之儒的活力遠遠超過當今之儒,要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在諸子百家之中脫穎而出。

而讓春秋戰國之儒充滿活力的原因,似乎就是沒有被人圈養並且在辦教育這方面頗有建樹,所以能夠在和諸子百家的競爭中保持後勁兒。

而如今的儒家則明顯就是被圈養壞掉了……其實這種情況在後世也很常見,適當的保護可以培養產業,但是呵護過度,反而會養出一些毫無競爭力的企業。

宋朝因為重文輕武,所以對讀書人非常呵護。不問有沒有真才實學,就憑文章優劣,便可以重用。這種保護,使得宋儒漸漸失掉了競爭力。不僅不能和春秋戰國的儒相比,就是漢唐的儒,也比宋朝的儒能打!

當然了,宋朝的儒比明朝的儒也許還強一些。因為明朝有了秀才、舉人功名,還有了秀才、舉人的免稅優待……升米恩,鬥米仇啊!養得太好了,以至於連禮義廉恥都養沒了。

既然過度的呵護讓儒家失去了活力,那麽現在就應該減少一些呵護,不和他們共天下了,要把他們推向“人才市場”——不是讓儒家去和別的什麽家競爭,而是要讓儒家書院培養的人才接受“市場”的檢驗。儒家只有一個,但是書院卻有許多!

得讓眾多的書院用自己的成績去爭取名聲和學生。

而在將儒家“推向市場”的同時,趙楷還打算加強儒家的組織……儒家畢竟是一個教派而不是一個產業,所以必須得建立組織。

而儒門大會看起來就是組織的雛形啊!

或許可以由儒門大會給下面的書院一些授權,劃分一定的學區,同時再制定統一的教材,發放一定的補貼。

另外,還可以在儒門大會和書院之間設立一些機構以及層級,就像天主教的大公教會那樣——實際上,在近代以前,基督教文明圈子裏的教育,也是由教會負責的。

而天方教圈子裏面的教育,則是由天方教的法學家們管理的。

這兩夥神棍辦的教育,似乎也不比儒家差多少?在對外輸出教化方面,肯定還是神棍們厲害!

那些神棍都可以把教育變成一個有組織的活動,儒家本來就是搞教育出身的,就更應該把教育組織起來好好搞一搞了。

不僅應該有書院一級的“中等教育”,還應該有附屬於書院的蒙學教育……要盡可能的多教化一點百姓。現在的大儒小儒,只曉得考試做官,更高明一點的也就是著書立說,謀個身後之名,卻忘記了有教無類,不再以教化萬民為己任了。這一點必須要加以改進啊!

同時,也得讓那些儒門“教育家”也有一個一級一級上升的機制,這樣才能有充足的幹勁嘛!

也許以後還可以搞出一些儒家的武裝教化團,一手炸雷,一手儒經,去教化各種蠻夷……同時也保證出去打天下的漢人別讓蠻夷給教化了。

當然了,儒門大會不能大公教會那樣的權力,必須服從於皇權……也許應該和東方正教會差不多。

如果能搞出一個類似於教會體系的儒家大會體系,那麽儒家的組織應該就差不多了……接下去只需要搞出一個儒家的“天主”,儒家改革的大業就差不多了,也許就能和天主教、天方教掰一下手腕了。

想到這裏,趙楷就站住了腳步,然後轉過身子,笑吟吟的看著坐成一排的大儒,“諸位先生,你們都跟朕說說,在咱們的儒家學說當中,天到底是什麽?這天和蕓蕓蒼生,又是什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