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2/4頁)

雖然康熙非太後所出,但太後十四歲入宮,做了他六十幾年嫡母。

數十年相處下來,母子感情也是頗深。

太後笑:“既如此,就讓太皇太後再等等。我啊,再多看玄燁幾年蟒式舞!””

相視一笑間,都以為太後這劫算是過去了。

終於緩解孕吐,恢復正常飲食即被告知的寧楚格匆匆進宮。一進了寧壽宮,就雙膝一彎直接跪下:“不孝重孫女,來給烏庫媽媽請安了。”

太後趕緊喚人將她扶起來:“瞞著你啊,就是怕你跟著著急上火的再動了胎氣。再不擦擦眼淚,豈不是白費了哀家一番苦心?”

寧楚格胡亂抹了兩把淚:“重孫女這不也是關心您、惦念著您麽?一直以來,您對重孫女都千般寵愛,萬般惦念的。偏重孫女能為您做的,卻少之又少。”

“天幸您此番無恙,否則的話,我這心裏頭……這,這得多愧疚啊?”

太後拍了拍她的手,笑得一臉慈愛:“傻孩子,你愧疚個什麽呢?你就是擅長點廚藝,又非太醫。便是,也治病,治不了命啊!生老病死事,但凡是人便無可避免。”

“哀家已經七十有七,便有所不測,也是喜喪。”

“你們這班孩子們且不必以為意,只安安生生地過好自己的日子。有力的幫襯你們皇瑪法,多為他分憂、為朝廷盡力。無力的也都安安分分,少給他添羅亂,哀家便放心了……”

這交代遺言似的語氣,聽在寧楚格的耳朵裏就好一陣的大不祥。趁著給老人家奉茶的功夫悄悄探了探脈,她才剛散開的脈悄悄又聚起了小山峰。

倒是太後特別看得開:“戲文裏頭,昭烈皇帝給諸葛丞相留遺詔,上頭不就有人過三十,不稱夭壽的話?哀家今年都七十有七了,比古稀還多了七載。”

“雖向不受先帝所喜,還差點兒被他廢了給董鄂氏騰地兒。可熬過了那幾年後,一直順風順水。”

“太皇太後慈愛,孝康章皇後慈和,皇上也是一等一的孝順,還有親妹淑惠太妃作伴。居太後之位至今五十七年,搬過新宮,下過江南、屢往塞外、五台山。”

“還養了溫憲跟永琪兩個好孩子,得了你這個丫頭的緣法。用了許多不曾用過的美食,見了太多不曾見過的光景。便熬不過這遭,心也無所憾了。”

幾句話,說得孕中本就多思的寧楚格淚如雨下。

出了寧壽宮,雙眼還紅紅的。

可把前來請安的五阿哥胤祺給嚇得:“大侄女,你這……可是太後有什麽不妥?”

寧楚格搖頭:“五叔別誤會,烏庫媽媽這會子還好。只是她畢竟年事已高,身體各臟器都老化虛弱,實在經不住任何的病痛折磨。五叔若有閑暇,便多陪陪她老人家吧!”

話都說到這,胤祺便是沒有閑暇,也得擠出閑暇來啊。

雖則自小被送到太後身邊,算是從根子上絕了他即位的可能。但同樣的,因為太後之故。他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盡情地鹹魚,而不用擔心任何好事兒會落下他。

而且太後仁善,從不阻止他與額娘見面。

同樣養著四哥的佟佳皇後,卻整整數年未讓他知道自己另有生母。相比之下,他的童年可幸福了太多太多,母子情分也分毫沒受影響。打從老九轉了性子後,手足之情都深厚了好多。

這一切不說都是太後之功,她老人家也功不可沒。

深深感激的恒親王立馬拖家帶口地來陪伴太後,緊隨其後的就是和碩溫憲公主跟她的孩子們。

兩個小輩都這麽積極,各宮妃嬪自然也不能落後。素日裏半月才有那麽一次的寧壽宮請安,馬上變成了天天見。太後願不願意撥冗一見不要緊,只要她們的孝心能傳到皇上耳朵裏。

結果康熙震怒,將一幫借太後刷自己賢孝名聲之輩罵了個狗血淋頭。

連個辯解的機會都不給,就把人攆走。並勒令佟貴妃嚴加管教,再不可讓此等事情發生。讓些個不知所謂的人,擾了太後清凈。

有被影射到的貴妃佟佳氏:……

只能溫溫柔柔福身:“是,是妾身思慮不周,還請皇上贖罪。回頭定然嚴格把關,再不讓閑雜人等攪擾太後。”

康熙點頭:“就該這樣。一個個的素日裏不見多孝順,這會子倒是有心了?呵!快遠著些吧。”

貴妃娘娘嘴角的笑容越發牽強,倒是太後終於解脫了般長舒了口氣:“哀家知道妃嬪們都是一片孝心,但我這大病初愈實在乏得慌,無力面見。”

“皇上事忙,貴妃與四妃也都各有一攤子事兒。寧楚格才好了點兒,可不許再多奔波。你們啊,都該回回,只留下老五家的跟溫憲陪著哀家便可。”

眾人還待爭取一二,太後卻已經合眼揮手了。

寧楚格瞠目:“重孫女還待給烏庫媽媽整治些藥膳,您竟然不給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