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戰事告捷(第2/11頁)

好在嚴大將軍禦前多年,也是打過陜甘之戰的宿將,雖則一顆老心擔憂不已,倒還穩得住。嚴大將軍最後一個看過鎮南王的奏章,道:“出兵非小事,且殿下就藩時間尚短,雖有前番兩卻山蠻之功,信州到底被山蠻盤踞已久,依臣說,還當慎重才好。”他心下暗想,回家立刻得打發家將去南夷,就是捆,也要把閨女捆回來!

景川侯道:“怕是晚了。”

嚴大將軍眉梢一跳:“景川你的意思是?”“南夷到京城,一來一回便要一個月的時間。鎮南王能把征山蠻之事告知禮部傳旨的郎中,可見他已做好準備,眼瞅就要出兵了。不然,依鎮南王的性子,不會將這樣的事泄露出去。”景川侯道,“若臣所料未錯,怕是這會兒便已出征。”

平郡王道:“聽聞南夷地氣暖和,四季如春,冬天猶是百花盛開。倘此時出征,倒不用擔心節氣不佳。”

嚴大將軍立刻調整思路,道:“山蠻兩次進犯南夷,均被殿下所敗。依臣見,雖則出兵之事當謹慎,若此時殿下已出兵,那麽糧草軍備當去歲便開始籌備了。殿下麾下亦有猛將,征信州之事,依臣看,殿下當有七成把握。”

鄭老尚書忽然上前一步,滿面正色道:“山蠻占桂、信二州久矣,這些年於朝廷雖有君臣之名,卻是久不來朝。朝廷恩寬,他越發放肆。山蠻屢有進犯之心,鎮南王先時寬赦於他,他卻對鎮南王不朝拜不請安不知罪,便是鎮南王不發兵討之,臣也要請朝廷令鎮南王發兵討逆。今鎮南王討伐叛逆,實乃為朝廷分憂,為陛下分憂。”

景安帝微微頷首道:“鄭卿所言在理。土人已盡數歸附朝廷,獨山蠻仍盤踞二州之地,鎮南王豈能坐視?朝廷豈能坐視?”

平郡王道:“陛下,要不要著人去南夷?一則給鎮南王請安,二則倘有戰報,也可立即著快馬呈於陛下,陛下也可放心。”

景安帝道:“很是。鳳儀這性子,雖則軍務必要機密也該早與朕商議,到底何人為主帥出兵多少,咱們一無所知,雖則山蠻當討,朕也難免擔心啊。”

著人去南夷問詢戰事,這當是兵部差事,景安帝便交給鄭老尚書安排了。

景安帝並不大擔心秦鳳儀的安危,主要是景安帝根本沒想過秦鳳儀會親自帶兵出征。景安帝憂愁的是,雖則先時秦鳳儀兩遭打退了山蠻的進攻,但於攻城之戰,卻是無甚經驗。就是秦鳳儀麾下的這些將領,也都年輕,還欠歷練。故而征信州之戰,景安帝無甚把握。不過這些心思,景安帝自不會說與旁聽,哪怕心裏擔憂此戰成敗,景安帝先得給秦鳳儀安個正義之師的名頭,就像鄭老尚書說的,山蠻對朝廷不敬,秦鳳儀是正義之師,故征討山蠻。其他的,就看秦鳳儀自己了。反正秦鳳儀還年輕,便是敗了,過兩年重新來過也無妨。

這麽一想,景安帝心便寬了。

尤其在景安帝的預計裏,以為秦鳳儀還要再準備兩年方會征山蠻,不想動作比他想象的更快。

秦鳳儀征山蠻之事,在朝頗是引起了一番討論,整體的風評是向上的,畢竟山蠻不馴久矣,秦鳳儀就藩後,山蠻竟敢直接打上南夷城,雖則是被秦鳳儀悉數剿滅,但想想就知道這是多麽窩火的一件事了。先時秦鳳儀建新城,騰不出手來,如今這有了空閑,自然要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了。便是鄭老尚書給鎮南王張羅的“正義之師”的名頭,大家也一致認為,很對很好,山蠻早就該討了。

說來,最滿意的卻是戶部,以往哪個地方剿匪啊打仗啊,先是跟朝廷要糧草要輜重要兵械,看鎮南王打仗,啥都沒跟朝廷要,說打就打了,只需提前預備出些撫恤銀子便是,相對於以往出兵前巨大的支出,撫恤銀子當真不算啥。

朝中還在議論鎮南王征山蠻呢,鎮南王卻與山蠻打了已經有七八日了。

秦鳳儀先時經過兩次守城之戰,此時征信州,並沒有因為戰場上的廝殺有什麽不習慣。便是兵力,對於信州的山蠻,也有壓倒性的勝利。第一天過來,山蠻一見朝廷的大軍到了,當下開城門,出來一支悍兵,結果領頭的被潘將軍斬於馬下,余者也沒能再回城。到第五日,山蠻的象軍再一次出動,秦鳳儀對象軍早就見怪不怪了,立刻床弩當頭,逃回城的大象也沒幾頭了。然後山蠻直接關城門不出來了。

要知道,攻城比守城難多了。秦鳳儀每天攻城,山蠻每天守城。

秦鳳儀一看,光這麽硬攻不是個法子,山蠻甭看都是蠻族,把個信州城建設得挺結實,人家除了刀槍,也預備了石頭、桐油,或砸或燒,山蠻固然守城辛苦,秦鳳儀這裏也沒討到什麽便宜。秦鳳儀便暫緩攻城,之後想了個法子,每天用火箭、石炮騷擾城中,或是佯作攻城,只要山蠻一冒頭,就把大軍撤回來。如此反復,直把城中山蠻氣個半死。因為,很可能你白天精神抖擻地守城,秦鳳儀這裏啥事兒沒有,你晚上要歇了,他開始攻城,待把將士們都叫起來守城,他可能就是做個架勢便回去了。你不當真吧,他沖車直撞城門,能把城中山蠻嚇個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