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番外:傾巢下 二(第5/19頁)

“咱們邊走邊說。”秦鳳儀令大家上馬,一道同行。

一路上,秦鳳儀問了平郡王北疆戰事,平郡王沙場征戰了大半輩子,其戰事見識,便嚴大將軍亦多有不如,更不必說馮將軍了。當然這並不是說馮將軍打仗就不及平郡王了,只是北疆局勢,尋常人當真是難以企及。

秦鳳儀認真聽著,時不時問上一兩句,平郡王道:“我軍現下兵強馬壯,北蠻內部據聞老王不大康健,眼下,要奪回陽關不難。”余下的話,平郡王卻是不好說了。奪回陽關不難,難的是太上皇的安危。平郡王與景安帝,既有君臣之義,又有翁婿之情。說來,景安帝對平家當真不薄,平郡王這天下第一異姓王便景安帝封的,及至平皇後母子,景安帝也盡心看待了。倘若不是有秦鳳儀這麽個橫空出世的家夥異軍突起,後頭的事當真不好說。

不過現下不用想景安帝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平郡王比任何人都清楚。待回到中軍帳,諸將領正式參拜,秦鳳儀已對北疆將領有所了解,不過名不對臉,還是由平郡王介紹著,秦鳳儀一一見過,對於一些將領的事跡,他還能說上幾句,很令這些將領激動,沒想到皇帝陛下都知道咱們哪。

秦鳳儀道:“朕此次前來玉門關,就是要看著你們奪回陽關,將北蠻人驅逐至草原深處,再不敢輕易犯我朝疆域!”

鼓舞了將領們一回,秦鳳儀便令他們各歸各位了,因為秦鳳儀說了,明天要巡視北疆軍。各將領行禮後,連忙去自己營中準備皇帝陛下巡視之事。

打發了諸將,秦鳳儀令嚴大將軍、馮將軍自去安置兵馬,獨留下平郡王和平嵐說話,平家還有兩個兒子亦在北疆為將,秦鳳儀卻是未留他們。將諸人遣散,秦鳳儀方問及景安帝行蹤一事兒,平郡王道:“北蠻使臣送過太上皇所書信件後,臣要求派出使臣親去北蠻,給太上皇請安。北蠻使臣屢次拒絕,言臣只是北疆主將,非陛下所派使臣。如今這些北蠻野人,委實令人惱!”

秦鳳儀問:“那北蠻使臣還在營中嗎?”“在的。”

秦鳳儀並未多說北蠻使臣之事,轉而問及北疆軍人數戰力。平郡王道:“現有八萬五千余人,除去後勤傷殘諸人,健卒七萬,皆可征戰。”

秦鳳儀點點頭:“明日我們巡視三軍後,商量一下出戰事宜。”平郡王領命。

之後,秦鳳儀便打發祖孫二人下去休息了。

秦鳳儀這一路過來,雖不是風餐露宿,也難免辛苦,在內侍的服侍下,除去甲衣,換了常服,在榻上歇了。

第二日巡視三軍時,秦鳳儀見北疆軍衣甲雖有些新舊不同,但都齊整,兵器亦皆齊全,而且因北疆頗多戰事,這些北疆軍頗為彪悍,不讓西南軍,更是遠勝禁衛軍。禁衛軍跟他們一比,真是少爺兵了。

秦鳳儀很滿意北疆軍的狀態,笑贊道:“不愧我大景朝第一強兵。”

平郡王謙道:“陛下過譽了。西南軍善戰之名,天下皆知。禁衛軍更是拱衛京畿,無人能及。”

秦鳳儀笑道:“此二者,皆無北疆兵百戰之勢。”

看過三軍儀容之後,秦鳳儀又令以百人為隊,彼此較量。說來,禁衛軍裝備,那是天下第一好,當然現下比不上西南軍。主要是,秦鳳儀在西南時私造兵器,他還有個兵器制作方面的天才柳舅舅,如今柳舅舅新的鑄造方子,西南的軍刀天下一流。但禁衛軍的裝備也絕對不差,起碼比常有戰事的北疆軍要好。不過三者較量下來,當就如秦鳳儀所言,北疆軍第一,西南軍第二,禁衛軍排了個第三。

秦鳳儀道:“論兵械,西南軍為首,而且西南軍多為三十五歲以下健卒。論衣甲,禁衛軍第一,禁衛軍多在京城,衣甲便朝廷的顏面。你們不及北疆軍,並非領兵之才就不如北疆將領們了,也不是兵士不如北疆軍,畢因京師少戰事。西南近幾年戰事也少了,不似北疆兵士,時有戰事磨煉,故而論驍勇,北疆為首。”

秦鳳儀賞賜了北疆諸將,連帶著今日出戰的士卒,皆有賞賜。一時,三軍齊呼“萬歲”,聲震九霄。

秦鳳儀對北疆軍的欣賞很是安撫了北疆將領的心,能做到將領一職的,基本上傻的不多。大皇子自盡,以庶人禮葬。整個北疆軍集團都擔心受大皇子之事影響,今秦鳳儀親至,厚待北疆軍,諸將領安心不少。

便是平家於北疆一脈,都安然了許多。

秦鳳儀也尋了平郡王祖孫私下說了大皇子與平琳一事兒,道:“大皇子為人,老郡王也是知曉的。他太心急了,陛下,不,太上皇南巡時,不過試探我的話,傳到他耳中,他便以為太上皇有傳位之意,進而受小人利用,鑄成大錯。皇後娘娘,難道不知大皇子所為之事?他們行此悖逆之事……唉,他們自盡後是解脫了,叫孩子怎麽辦?朕以庶人禮安葬他們,就是為了保住幾個孩子。我呀,興許自幼在民間長大的緣故,總是覺著,大人事是大人事,無關孩子。他實在是想得多了,如果我真有意帝位,當初我到京城,就不會說破太上皇猶在人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