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6頁)

宋錦和宋一成精神抖擻的早起,三點半來到這裏,覺得自己肯定會是這兒第一批等待的客人時,卻也發現這裏早已經人山人海。主街臨街的店鋪档口裏已經亮起了燈,隔著卷閘門和木板門可以聽到裏面已經有員工在忙碌,而旁邊的各個小街道小巷子裏,密密麻麻的攤子挨得緊緊的,連綿的電線串起了一整條街,在每一個攤子上留下一個燈泡。雖然是半夜三點半,但這裏卻像是白天一樣的亮堂。

快到四點的時候,攤販老板們已經準備好了一包包的貨物,正在陸陸續續的開攤。而臨街的店鋪也一間接著一間的開門。宋錦和宋一成只覺得自己身處的人群一下子就變得熱鬧而湧動而起來。攤主們開始用粵語和不那麽標準的普通話吆喝大家進來看貨。

“我們今天先觀察觀察。”宋錦叮囑宋一成。

“質量好的的確良襯衫,九塊錢一件,打包拿走有優惠。”

“牛仔褲,純正香港貨。”

“新到棉布五十匹,歡迎來看貨。”

當然,更多的店鋪和攤販根本就不需要主動來攬客,早就已經忙不過來了。

宋一成被這種火熱的景象所震撼,喃喃自語道:“生意這麽好,這得掙多少錢呐。難怪報紙上老說萬元戶萬元戶。”他還曾經產生過懷疑,怎麽能有人能賺到一萬塊那麽多!是去搶嗎?眼前的畫面給了他答案。

宋錦同樣很激動,但她沒有表現出來。她努力讓自己變得冷靜,這樣才可以觀察到更多的細節。她看到有的人應該也是和她一樣第一次來廣州的,眼睛裏有著迷茫。還有些人應該是來過好幾次了,有相熟的老板招呼,而且她眼尖的瞟到了老板從最裏面拖出來一些蛇皮口袋,避開眾人給那些熟客看。

應該是好東西,但只會給熟客看,她若有所思。

這邊主街的整個區域以服裝和布料為主,但旁邊的小巷子裏卻雜七雜八的什麽都有。故衣街就好多賣雨傘的,據說也是香港那邊過來的貨——宋錦不由得想起了昨天那位大爺和自己講的笑話。還有賣各式太陽鏡的,賣襪子和鞋子之類的,基本上都是在一起紮堆,方便了她們這些來批發的客人。仔細找找,還能找到一些雜貨,比方磁帶、電子手表等等。

她和宋一成每一條街掃過去,逛到中午的時候,大部分的人又如潮水一般的退去,店鋪和攤子開始陸陸續續的關門,等待著又一個清晨如潮水一般湧來的人群。

他們就在旁邊的小吃店裏坐下吃飯。宋錦給自己點了一份素腸粉,給宋一成則點了一份加蛋的。男孩子嘛,吃得比較多,而且後續還要靠他扛貨。

“我已經想好了要批什麽貨了。”她對弟弟說。

宋一成狼吞虎咽:“我猜猜,是不是的確良襯衫?”

在柳市,的確良襯衫是時髦貨,一件可以賣十幾塊到二十塊錢,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三到四分之一的工資。但在這邊,卻並不鮮見,而且批發價並不算貴,還能再和老板商量商量。

宋錦點點頭又搖搖頭:“襯衫可以拿,但我不打算拿整包。整包一百件,再便宜那也要八九百。而且衣服尺碼比較多,麻煩,占地也太大了,我還不確定到時候能擺多大的攤。貨太大,我們也不好扛,所以先不拿這麽多。倒是有兩樣東西,我覺得可以要。”

“什麽?”

“絲襪和折疊傘。”

這兩樣東西是她一路看來,自己最為心動的東西。宋錦之前是商店售貨員,對於剛出的新貨會比普通市民要更加敏銳一點。她知道絲襪這時候在大城市已經不算太新鮮,但在偏僻的柳市,卻還遠沒有流行開來。尤其是她看到有那種長長的肉色絲襪,穿著到膝蓋上——前兩天,宋錦曾經在廣州的繁華地帶看到有不少女人這樣穿,非常的時髦。柳市像她一樣熱愛打扮的女人們,應該會很願意為此而買單。

還有折疊傘,比之前流行的半自動傘要短上一半,更方便攜帶。她記得自己去年的時候就曾經花了十五塊買了一把半自動傘,這種傘在百貨商店是緊俏貨。而這裏的折疊傘,更輕便,花色也更好看,批價只要九塊錢,如果拿得多,應該還可以再降一點。

關鍵是,這兩樣東西體積都不大,很好打包。而且並沒有尺碼上的問題,賣給誰都是賣。

她這麽一分析,宋一成也不由點頭,認同了姐姐的道理。他看到姐姐此刻說著自己的理由,眼睛閃閃發光,心裏隱隱的閃過一個念頭——他姐,說不定還真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既然已經定好了目標,宋錦帶著宋一成從第二天淩晨開始,有目標的進行掃店。很快的就圈定了幾家店鋪和攤子。她本來想要先套套近乎,但老板們實在是太忙了,如果不是批貨的話根本不會搭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