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潤物細無聲(第3/3頁)

大家對此也各自發表了看法,但畢竟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妄加建議。溫太傅也知道這事急不得,於是便把話題岔開,問了一句他們今年準備怎樣“祭孔”。

孔子是至聖先師,所有讀書人入學之時,都會由夫子帶著去拜孔子像。每年的農歷八月二十七,為孔子誕辰,對於讀過書的人來說,這一天意義非凡,是僅次於過年的重要慶典。

楚辭自穿越過來之日始,還不曾和大家一起慶祝過這個日子。他第一年來時,已經過了這個日子。第二年則是剛考完鄉試不久,那時他閉門不出,這日也就是跟隨許先生擺了香案果盤,祭拜了一場也就是了。卻不知京城的書院,對此事竟如此重視。

幾位山長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大概都是按照去年的舊例行事,只是順序換了一換。

溫太傅聽了,搖了搖頭說道:“到底還是有些了無新意。每年都是如此,學子們恐怕也無多少熱情參與。”

楊提學見狀,便說:“不如楚司業說一說你的高見吧,你是年輕人,又初入國子監,腦子裏必然有更加新奇的想法。溫太傅,您老人家是不知道啊,這楚司業思想活絡,必然已經有了好想法,就是太過謙虛,不肯輕易露才。”

他看楚辭想要說點什麽,立刻又說:“還請楚司業不要推辭,這裏都是你的上司與同仁,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只管說便是了。實在不行,你就說說當初你們袁山縣學是如何祭孔的也行。”

溫太傅聽了,便把視線移向楚辭,其他人也是一樣,都豎著耳朵等著聽他的“高見”了。

楚辭臉上笑眯眯的,心裏早就罵上這個楊提學了,裝作一副好鳥的樣子,時不時的便想著陰他一把。他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若自己還說不知道,豈不是讓大家覺得他有意隱瞞?

“溫太傅,楊大人,各位同仁。”楚辭朝他們拱了拱手,“既然眾位想聽一聽我的想法,那楚辭就說了,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不要見怪。”

“楚辭出身鄉野,對於祭孔一事,其實知之不詳,因為小地方,讀書之人太少,根本就沒有什麽影響力。而我的縣學,祭孔之時雖態度誠懇,但礙於條件有限,所以舉辦的也不是太隆重,倒也沒什麽好說的。不過……”

楚辭看了看大家,見他們都被這個不過吊起了胃口,心裏很是滿意,繼續說道:“不過,楚辭在翻閱了幾本民俗之後,發現了一件有趣之事。敢問各位,老百姓們,對於哪幾個日子特別重視?”

“這還用說嗎?當然是過年及各種節慶之日了。”有一位山長搶答。

“還有他們的生辰。”另一位補充道。

“說得很對。老百姓之所以對這幾日特別重視,那是因為這些日子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祭孔一事除了讀書人之外,其他人漠不關心,正也是因為,他們認為此事和他們半點不相幹。”

“楚司業,咱們說的不是如何祭孔嗎?怎麽又扯到這老百姓頭上來了。”楊大人說道。

“楊大人,稍安勿躁,先聽楚司業說完。”溫太傅聽了他的話,心裏有個想法呼之欲出了,但總覺得還差點什麽才能將其顯現出來。

“結合剛剛太傅所說閩地漠視教化一事,下官心裏倒有個想法,咱們何不把這祭孔一事推廣到百姓之中去呢?教化人心,從來都是潤物細無聲的,先讓百姓們了解此事,他們才能積極參與進來。學子們可以通過祭孔一事,展示自身才華,若是老百姓們見識到讀書人的不凡之處,耳濡目染之下,還會拘著自家的孩子不讓他們讀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