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北伐(第2/3頁)

安文生沒多想,開口道:“其實馬謖街亭之戰,只是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中極小的一環,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我來大略說一下蜀漢第一次北伐的戰略……”

魏明帝太和二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用“暗渡陳倉”之計,布疑兵調動魏軍主力固守斜谷。

曹軍中計後,諸葛亮親帥六萬大軍猛攻祁山。

魏其轄區的南安、天水、安定等地相繼降蜀,此即隴西三郡。

後來馬謖街亭敗績,蜀軍撤離漢中,魏軍曹真率張郃等人又收復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首先要說明一點,韓信“暗渡陳倉”的戰例不可復制。

秦末漢初時,漢水流經整個漢中地區,韓信是靠陳倉水道運糧的。

而後來漢中發生過一次地震,這次地震導致漢水斷流,變成了不同流向的兩條河。

不僅如此,三國還處於小冰河時期,甚至東漢末年的饑荒、瘟疫都與這次冰河期相關,所以,三國比漢朝前幾百年,都更缺水。

陳倉水道變淺枯竭,諸葛孔明基本是沒法指望水運運糧了。

但要北伐,首要解決的便是糧道問題,此事不解決,北伐只是空談。

山區作戰,對糧草和後勤的需求,以那時的生產力來說,幾乎是地獄級別的。

也因此,蜀軍北伐的成本很高,而魏國防禦的成本很低,只要拖住幾個月,蜀軍自然因為斷糧而無法繼續。

所以諸葛亮數次北伐,都在試圖解決山區運糧問題。

如果選擇天水替代漢中作為基地,從街亭沿張郃進軍的路線反進軍,只需幾十公裏就能達到河谷地帶,如果急行軍,兩天就能進平原,徹底解決蜀軍被堵在山區打消耗戰的難題。

到了那時,蜀軍可以因糧於敵,還可以任意選擇合適的戰場。

這樣魏軍就變得極其被動,防禦難度大大增加。

從距離來看,魏國如果要防禦隴西,戰線將會被拖長。

比起防守陳倉、斜谷和子午谷,要多出幾百公裏。

另外天水遭到蜀軍襲擊,消息要傳回長安,路程也要多上一倍。

諸葛孔明的計劃裏,最關鍵的一環,便是打個時間差。

先故布疑兵,將魏軍主力調往斜谷、子午谷一線,然後主力迅速突進天水,趁魏軍反應不及,迅速拿天下水等隴西三郡。

然後盡快解決三郡中魏軍的據點,拔除魏軍勢力,實現對三郡的全面掌控,隨後整合三郡的資源,作為前進基地,為蜀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

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方為長久之計。

盡管如此,諸葛亮進攻天水仍是地獄級別難度。

這條路線,對魏軍遠,對蜀軍則意味著要跋涉幾百公裏的山路,更遠。

時間極度緊張。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要想成功,是建立在成功策反了三郡當地豪強,有內應帶路的基礎上。

諸葛孔明的計劃裏,應該是趕在魏軍援軍趕到前,掃平隴西三郡,然後布防街亭,在街亭與魏國援軍打一次陣地戰。

將援軍打退,其後依托地利建城。

新建之城,便是第二次北伐的起點。

從此處出發,十天就可以抵達長安城下。

解決糧食問題,打下一個前進基地,為第二次北伐做準備,這才是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戰略意圖。

但是,結果這次未能成功。

根本原因,是因為此時蜀漢已經丟了荊州,無法像諸葛亮《隆中對》裏計劃的一樣,從荊州出兵牽制。

魏國只用防著隴西一面,應對起來,更加容易。

蜀軍唯一的機會,便是占住隴西,在街亭建起一座新的城防,依托此城,蜀軍可以繼續向西,進入涼州。

蜀國缺馬,北方平原作戰不可能不靠騎兵,占據雍涼才可以組建騎軍,然後反攻長安。

總體來說,魏國是被諸葛孔明前期一系列迷蹤拳給迷惑了,誤以為蜀軍不會打隴西的主意,所以在隴西之地軍力相對薄弱。

因為從紙面上看,蜀軍靠兩條腿翻山躍嶺去天水,怎麽都要比靠馬趕路的魏軍吃力。

中間隨時可能會斷絕後勤補給。

而諸葛亮之所以敢這麽幹,是因為他暗中已經策反了隴西三郡當地一些豪強。

這就是雙方在博弈,諸葛亮暗中藏了一手王炸。

史書記載“三郡望風而降”,這裏指的是當地世家大族投靠了蜀軍,而不是魏國留在當地的軍隊和官員。

有了世家大族的投誠,蜀軍才可能在隴西取得糧食補給,才有了繼續作戰的能力。

如果不把隴西三郡掌握在魏軍手裏的城池給拔除,那麽諸葛亮一轉身,魏軍就會來一次地方上的勢力清洗,繼而斷掉蜀軍的後勤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