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紫宸問對(下)(第2/2頁)

深吸了一口氣,蘇大為向李治抱拳道:“陛下,我為熊津都督,首要職責,便是守住百濟。”

“守百濟,便要征倭?這是何道理。”

李理的語氣,透出幾分冷意。

從他微眯起的眼睛裏,閃動著危險的光芒。

這是天可汗,在質疑領兵大將,是否有了不臣之心。

蘇大為額頭上隱隱滲出冷汗。

他知道這是此次入宮,最關鍵的考驗。

李治用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如果他有懷疑,他便會棄而不用,甚至斬盡殺絕。

若是他能確定臣子的忠心,哪怕能力差一些,他還是會留任。

在李治這裏,忠心才是第一位的。

他既非太宗李治民那樣的馬上皇帝,開國君主,自然不能憑借軍功和威望統領天下。

李治駕馭大唐,憑的是他的眼光、智慧、隱忍,以及高明的帝王權術。

正如他廢掉王皇後和蕭貴妃,扶武媚娘為皇後。

借著廢後之事,同時打擊了關隴和山東門閥,打壓了長孫無忌。

再將武媚娘推到台前,與那些老臣和門閥打對台。

他則在幕後,平衡內外。

終李治一朝,軍事、財權、人事任免,這些最關鍵的東西,一直牢牢把握在皇帝手裏。

武媚娘手裏唯一親近一些的官員,一個李義府,一個許敬宗。

這兩人,一個因罪被流放,一個辭去相位。

幾乎沒有提供武媚娘任何可靠的助力。

至於娘家親人,至今引入宮的也只有其姐武順,其母楊氏。

武媚娘真正掌握大權,要在李治駕崩之後。

李治是一個非常擅常玩平衡之術、借力打力,隱身幕後,並且牢牢抓住權柄的“天可汗”。

大唐的疆域在他手裏,達到巔峰。

而這樣在一位雄主,後世居然會落個“懦弱”之名。

蘇大為親眼見到李治的成長,自然不會有任何僥幸心理。

整個大唐,最信任武媚娘,最防備武媚娘之人,只有李治。

對於武媚娘,他既信且用。

但對武媚娘身邊之人,他非常警惕和防備。

蘇大為被武媚娘視為親弟,又是年輕一代將星,實在是武媚關系網中的“異類”。

其身份,位置,在李治眼中,萬分敏感。

蘇大為心如明鏡一般。

他深吸了口氣,定了定神,拿出腹中已經想了無數次的答案,向李治抱拳道:“陛下,臣自跟邢國公習兵法以來,常記在心裏一句話,叫做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百濟雖已被我軍征服,但百濟王室與倭王乃血脈之親,世代交好。

否則倭國也不會以傾國之力,率師遠征白江。

若非有賴陛下神明,臣與劉仁軌適逢其會,在白江一舉擊破倭軍,若被數萬倭軍登陸,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我們在泗沘城只有一萬唐軍,再加上數千新羅仆從。

若倭軍與百濟叛軍相為奧援,再加一個高句麗,百濟局勢必然翻天覆地!”

這番話,絕非危言悚聽,而是極有可能之事。

幾萬倭軍,在海面上受限於戰船和戰術不如唐軍,被蘇大為和劉仁軌再加劉伯英,打得大敗。

但這幾萬倭軍若是登陸上百濟,那戰鬥必將是另一個局面。

前有倭軍,後有百濟叛軍。

再加上心懷鬼胎的新羅人。

還有高句麗在一旁虎視眈眈,這是必死之局。

全賴蘇大為當時的反應快,而且連戰皆勝,在高句麗、新羅、百濟叛軍和倭軍沒有形成合圍之勢前,先襲取高句麗買召喚,劫去高句麗人的糧草。

再返身打崩了扶余豐這些百濟叛軍。

接著再在白江口大破倭軍。

最後挾著大勝,又用分化之策,裹挾了新羅世子金仁泰,使其與金法敏爭奪新羅王之位。

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鎮守百濟泗沘城的唐軍,都將萬劫不復。

但蘇大為硬是憑著強悍的智謀和執行力,在不可能中,打出一個時間差,打出一個大勝之局。

如今的百濟能有這樣有利的局面,那是蘇大為帶著眾將士,拿命拚出來的。

這番話,即便是心有猶疑的李治也不能不為之動容。

李治聲音放緩道:“以朕留在百濟的兵力,能有現在的局面,殊為不易。”

停了一停,他接著道:“既在白江打破倭國,何須再跨海遠征?”

“陛下,倭國野心勃勃,陛下不在前線,不知倭人狂妄,若不重挫其野心,打掉他們的根基,只怕百濟永無寧日。”

見李治面上不以為然,蘇大為急道:“陛下,倭國看似遙遠,但其國對大唐野心一直不小,一直向長安派駐細作,刺探大唐和陛下的隱私,並且倭國中大兄揚言,大唐不過爾爾,要派兵打敗唐軍,馬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