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第4/5頁)

等於是當著三省六部官員,對武後啪啪打臉。

閻立本嘴角微微抽動一下,心中暗想:您這真敢說,不怕武後動怒啊。

狄仁傑眼中透出無奈。

阿彌真是……

不過,說的也在道理上。

只是太不給武後留面子了。

殿上各大將軍,各軍將,暗自交換著眼色。

三省六部官員,一顆心提到嗓子眼裏。

殿上掌燈的、報時的,侍奉的,伴駕的宮人和內侍,一個個變了臉色。

偷偷看向武後。

這十幾年下來,武後強勢的形像,已經深入人心。

除了昔年天皇李治,無人敢去觸她的黴頭。

就連當今新帝李弘,在武後面前,也矮了半截。

沉默了片刻。

武媚娘鳳眸微眯:“既然無法抹除,然遼東時降時叛,聽聞如今攻勢甚急,程名振已然抵擋不住,數次向朝中告急,如今,計將安出?”

呃?

武後居然沒生氣?

左相閻立本詫異的看過去。

從他的角度,只能看到武媚娘的側臉。

金色的鳳冠張翅欲飛。

武後的側臉線條流暢,鼻梁高挺,下巴微揚。

透著一種驕傲自矜之色。

看來,蘇大為的話,並沒有引起她的惱怒,也沒有動搖她的信心。

所有人暗暗思忖著。

畢竟,蘇大為算是天後一手提拔起來的。

雖然如今與陛下更親近。

但與武後,也不算交惡。

至少沒有撕破臉的傳聞。

武後應當還是倚重他吧?

目前唐軍中,除了裴行儉,也確實沒有比蘇大為更懂用兵之人了。

“回太後。”

蘇大為被武媚娘發問,不卑不亢道:“以臣之見,遼東之事,不難。”

哦?

武媚娘微有訝異:“怎麽個不難法?”

“太後、陛下,昔年我軍攻略遼東,蘇大總管先平百濟,英國公李勣再下高句麗,而微臣,也平了倭島。”

蘇大為鎮定自若,侃侃而談:“如今,雖然時有叛亂,但當時這幾國的百戰精銳,能戰之兵,都被我唐軍殲滅。”

這番話,蘇大為說得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話語裏,自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武媚娘先是訝然,接著鳳眸一亮:“說下去。”

“人可以再生,但百戰精兵,絕無可能一日間重新生出來。”

蘇大為走到沙盤邊,從程務挺手中拿過竹枝,指著沙盤道:“雖然如今賊勢甚大,但這些人,相較於過去的高句麗,只算烏合之眾罷了。

昔年大唐初創,河北劉黑闥起事,數破唐軍,兵勢大盛。

一時朝廷震動。

甚至動了遷都之念。

直到太宗平叛,於洺水挖開堤壩,沖潰劉黑闥軍。

此一役後,劉黑闥精銳盡喪。

後來再起事,手下兵雖多,但卻一敗再敗,直至消亡。

人多,絕不意味著戰力多,只意味著消耗更大,需要的糧草更多。

有時候反而是一種拖累。”

這般一說,仿佛撥雲見霧一般,令所有人心頭一亮。

對啊,百戰精銳死光了,可不是馬上能再有。

光是憑一些烏合之眾,就算再多,又怎麽會是唐軍對手。

何況人多,意味著消耗更大。

隱約間,眾人透過蘇大為三言兩語,似乎看到了一絲破局的曙光。

蘇大為竹枝指著安東都護府道:“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渤海國,控扼渤海、契丹、庫莫奚、靺鞨、室韋,如此廣袤的土地,但精銳府兵只有三萬人。

僅憑此三萬人,就算是鐵軍,也難掌控全部土地。

叛軍如水,四處流動,以安東都護府的力量,可以將其打敗,但很難消滅。

再加上這幾年,朝廷重心投往西面,對東面有所忽略。

據我所知,許多兵員折損得不到補充,有些府兵已經超期服役,但朝廷卻沒有及時派兵前往輪換。

我們的兵,越打越少,越打越疲憊。

我們是在域外作戰。

而敵人,是當地土著,野風吹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仗,怎麽可能打贏?”

武媚娘開始還聽著連連點頭。

聽到後面,感覺不對了。

一張臉也沉下來:“你這是在指責朝廷?是說哀家策略不明嗎?”

“不敢。”

蘇大為叉手道:“遼東之患,乃癬疾之患,雖有些麻煩,但是不難平定,目前至少不會出大亂子,若依微臣之計,足可穩固遼東,同時擊退大食人,平定叛亂胡人。”

武媚娘眸光微閃。

李弘忍不住從龍椅上站起身。

狄仁傑、閻立本,各部主官。

左武衛大將軍程處嗣,邢國公蘇慶節,大將軍程務挺,眾大將,一齊向蘇大為看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