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第2/5頁)

這番話,引得眾人默默點頭。

都是朝廷大臣,有著豐富的理政經驗,知道蘇大為所言非虛。

一是路途遙遠,行政命令傳達不及。

光是路上就要一年半載。

許多事瞬息萬變,待朝廷命令傳到,情況和環境早就變了。

二是你拿關中的兵去填西域的窟窿。

可關中兵也不能一輩子待在西域。

他們也有家人老幼。

也想著回家。

時間一長,自然就無戰心戰意。

所以朝廷才定下輪守之策。

每隔數年,派府兵過去輪換。

真正能讓大唐勢力在當地留下來的,只有移民。

將唐人一代一代向西域移民。

待到當地唐人數量超過西域諸胡。

則自然將西域內化為大唐內藩。

可問題是,這種事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

而且大唐人去西域,就得按著胡人的方式生活,放牧。

久而久之,生活習慣完全胡化。

那究竟是唐人還是胡人?

以古代的環境,想要同化實在太難。

後世雄雞版圖,全和生產力相關。

只有漢人的田能種到的地方,才能納入版圖。

凡是生產力不足,還得按著當地風俗習慣生活的地方。

就算一時納入。

待中原一亂,便又分離出去。

右武衛大將軍李玄信雙眸光芒一閃:“蘇郡公此言何意?”

“我的意思是,西域也不是大食人的地盤,他們也是客軍。既是客軍,就沒有地利,想要措集糧草沒那麽容易。

我們大唐,可以以一名臣子,持天子手書,赦令西域諸胡聽令,自帶糧草兵器,為我大唐仆從。

他們大食人遠道而來,能和我們大唐一樣嗎?”

嗯?

蘇大為的話,引起眾人深思。

好像,有點意思。

“大唐在西域余威猶在,聽大唐話的藩屬仍是大多數,以眾擊寡,何患之有?相較大食,他們是客軍,我們才是主場。”

蘇大為繼續道:“既是遠道而來,大食人的消耗更大,兵員更不容易得到補充,死一個,便少一個。而且既然是遠征,他們的人也不可能太多。

或許也就那幾萬人,至多不過十萬上下。

再多了,恐怕大食國也拚不起消耗。”

蘇大為的話,立刻引得殿中各軍將的贊同。

一員將領道:“昔年蘇定方大總管,征突厥,每戰都是十萬上下,少的時候只率五萬人,這些都是太宗時的定制。”

“對對對,滅百濟,攻高句麗時,我們也是十萬上下兵力。”

李玄信沉思片刻:“也就是說,蘇尚書有信心可以將大食人擊潰?”

“不是擊潰,是將他們全部留下。”

蘇大為一聲輕蔑冷笑。

他手裏滅國無數。

戰場上被他指揮殲滅的敵人,何止數十萬人。

區區數萬大食人又如何?

大唐,可不是希臘城邦。

李玄信再問:“就憑一萬人?”

“不是一萬人,而是以大唐一萬府兵為中樞牙將,統馭諸胡,以諸胡仆從為我大唐爪牙,驅使他們為我大唐征戰。”

蘇大為用一種冰冷到近乎無情的聲音:“我要用這些胡人的血,去耗光最後一滴大食人的血。”

聽起來十分殘酷。

但殿上眾將軍卻是精神大振。

“蘇郡公說得好!”

“這才是我大唐之武德!”

“大唐聖人是天可汗,普天之下,諸胡皆為我大唐鷹犬,讓他們征戰,是給他們為大唐盡忠的機會!”

“為大唐流光血液,是胡人的光榮!”

“此戰之後,自然會有許多出色胡人將領,可以吸納入我軍,作為大唐的將軍。”

眾大將軍相視而笑,得意與自信之情,溢於言表。

這是大唐的威風。

與後世相比,這時代人才是鷹派。

一個個恨不得整天上戰場,開疆拓土,覓個封侯拜相。

李玄信盯著蘇大為,眼中光芒閃動,用一種遲疑和斟酌的聲音道:“蘇郡公方才說有三點,現在說了兩點,不知第三點成算是什麽?”

“第三點,是吐谷渾和吐蕃人,並沒有如各位想的那樣桀驁不馴,為大唐作戰,做我大唐仆從,對他們而言,都是晉身的機會。”

李玄信一呆。

蘇大為說的,已經超過了他的認知。

他想要反駁,但一時不知從何去質疑。

武媚娘還沒開口,一旁的李弘已經忍不住道:“蘇郡公,此言何意?吐蕃和吐谷渾,都是被我唐軍滅國,吐谷渾暫不說,吐蕃可是在蘇郡公你手上……”

“陛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蘇大為微微一笑,絲毫不在意身邊眾臣在拿眼瞪他。

哪有這般和皇帝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