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彌合(下)(第3/5頁)

其五,乃是前禦史中丞,現巴蜀五路轉運使張浚;

其六,乃是兩淮轉運使趙鼎;

其七,乃是湖北制置使馬伸;

其八,乃是戶部尚書林杞;

其九,乃是江南發運使、督辦東南茶鹽事梁揚祖;

其十,乃是翰林學士林景默;

其十一,乃是資歷極深的中書舍人範宗尹;

其十二,乃是樞密院資歷官員、領職方司、都承旨劉子羽;

其十三,乃是知南陽府閻孝忠;

其十四,乃是資歷老將、嶽飛舊日長官、宗澤舊日下屬閭勍……

大約窮盡心思寫完之後,汪伯彥便與兒子女婿議定,說一個名字,議論何處不可,若確實不可,便去掉一個名字……兒子女婿自然省的自家這位相公的意思。

“陳尚書如何?”汪伯彥指著第一個名字正色相詢。“此人是六部尚書中軍功最高之人,知兵之能冠絕重臣,更是官家心腹之人。”

“兼職太多。”汪憶嚴肅以對。“兵部尚書、開封府尹,前者掌握後勤、軍備軍械,後者主都城防務,都是此時不可輕易辭去的重任,若以西府相公的身份領上這兩個職務,未免權限太大。”

汪伯彥緩緩點頭,而且他知道,自家兒子同時還有一句話沒說出口……那就是若陳規帶著這兩個兼職做了樞密副使,那這廝便不是呂頤浩的性子也有呂頤浩的實際了,到時候他汪相公豈不是又要被人在西府裏面欺負?

“陳大尹是明法科,而且……”新科狀元也小心提了點意見,但剛說完一個理由,那邊泰山大人便已經動作了。

“老夫差點忘了此事。”汪伯彥擡手在陳規名下點了一點。“明法實在是太低了。”

趙伯藥與汪憶齊齊頷首……宋代的明法科只考墨義四十條,兼小三經,地位是諸科最低,陳規此人雖是文臣,但科場上的地位怕是連曲端都比不過,也就是時勢造英雄,否則這位兵部尚書、開封府尹一輩子前途也就是個知縣了。

一句話,這是個硬傷!

“李中丞如何?”汪伯彥頭也不擡繼續問道。

“李泰發剛剛升的中丞。”汪憶苦笑不叠。“而且此人乃是李綱李公相心腹至交,李公相去位後,以李光為禦史中丞,以李公相三弟李經為禦史,已經算是官家對李公相一脈的極大安撫與寬宏了……如何還能再進一步?”

“不錯。”汪伯彥也笑了出來。“不說李綱一脈能持此分量已經是官家仁至義盡,便是呂相公(呂好問)和呂使相(呂頤浩)兩處,又如何能忍此輩更上一步?同樣的道理,林杞林尚書那裏也不做考量了。”

說著,汪樞相自在李光名下點了一點,又在林杞名字下直接劃了一橫。

而與此同時,新科狀元卻也終於明白為何泰山大人要讓自己專門來此枯坐了……這分明是要趁著自己上任前,先給自己上一課,清楚一些局面。而自家大舅子因為被金人俘虜,又被泰山大人私下贖回,短期內難再啟用,恐怕要一力為泰山大人輔佐,卻是專門過來給自己作講解的。

一念至此,趙伯藥不禁正襟危坐。

“朱勝非如何?”汪伯彥繼續追問不及。

“朱尚書是個好人選,但可惜是呂使相夾袋中的人物。”汪憶張口便來。“只此一慮。”

汪伯彥點了點頭,便在朱勝非名字上畫了個圈,然後繼續詢問:“刑部尚書王庶如何?”

“資歷身份都夠,但是敗軍之將,而且也是剛剛接任……倒是之前的刑部尚書權邦彥權尚書可惜了,但丁憂這種事情根本無法,也來不及。”

汪伯彥面色不變,只是在王庶名下點了一點,復又從容再問:

“張浚、趙鼎,有可能嗎?”

“這二位遲早宣麻拜相,但眼下決然來不及。”汪憶依舊迅速。“中秋之後,怕是就要一力小心金人動向,各位方面使相、帥臣、大尹,都不大可能在官家考量之內。”

汪伯彥點了點頭,一口氣在張浚、趙鼎、馬伸、梁揚祖、閻孝忠五個名字下面劃了橫線,然後再問:

“林景默如何?”

“稍顯年輕,但也只此一條。”汪憶對答如流。

汪樞相連連頷首,卻又在小林學士名字上畫了個圈,並同時在範宗尹、劉子羽二人名下劃了橫線:

“京中這幾位資歷較淺、年紀較小的,若林學士不可為,其余人也不可為。”

新科狀元與自家大舅子齊齊重重頷首。

“閭勍……”汪伯彥看到最後一個名字,剛念出來,便一時失笑,主動在名下去了一橫。“此時還沒到這份上,但正該寫出來再劃掉。”

旁邊端坐二人,各自無聲。

“如此說來,便是朱尚書與林學士之間了?”汪憶輕聲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