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5/6頁)

之前已經分好的項目組各自開始運轉,前期的工作後緊接著便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

科學是必然也是偶然,那個關鍵值X有時候會是無心錯過的那個微小數字,有時候也會是隨手捕捉到的那個數字。

小組和小組之間各自運行,在實驗成果或是實驗本身有交叉時便短暫交匯。

寧知星坐在實驗室的中間,她負責的是導引這個實驗室的方向,她像是潤滑劑,在運作出現問題時及時處理,有時給出的一點方向又能使得原本笨拙的運作得到質的提升……

在不斷分心於各個項目的同時,寧知星也沒停下手頭的工作,她要替整個項目規劃方案,在實驗受挫後及時地判斷轉換方向或是繼續堅持,同時還要定期地和教授們溝通,將教授們整理好的成果審核發布。

早上工作結束的鈴聲響起時,不少沉浸於工作中的教授們這便才被從工作中喚醒,何教授也是如此。

實驗室的椅子是寧知星特地定的,寧可占空間,也不讓教授們本就堪憂的腰背情況繼續受損。

雖然忙了一早上,但何教授並不覺得太辛苦,他伸了個懶腰,回想著今天早上做的幾組實驗。

實驗室的高效率他現在已經充分習慣,這種全神貫注不考慮任何外物的感覺真的很好,之前那麽些年一直擔負著行政工作的何教授實在有些沉迷於這種感覺。

昨天許教授找過他一回,表達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想讓何教授承擔起一定的行政任務,何教授雖然拒絕,可心裏是願意接受的,但現在想一想……他好像又不那麽確認了。

老許不是一直做得挺好的嗎?那就讓老許來。

“……我們這裏在從前天到現在的七組實驗比對中,發現了一些情況。”

“您讓我們模擬的光確實很具有穩定性,但我們做過一組簡易實驗,實驗的效果卻好像和預期相差很多。”

何教授注意到寧知星身邊圍滿了人,那群人是光機組的。

國內的光機之前發展得一直很差,但寧知星對光學的研究很深入,在進行研究前,她和光機組談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實驗開展後,光機組那邊的實驗一直挺順利。

寧知星飛速地看著實驗報告:“……我覺得問題還是處在透鏡上。”她迅速地在紙張上列出了公式,她的計算很快,筆幾乎跟不上她的速度,“你試驗結果產生的偏差值應該還是主要出在透鏡上的,我們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確實比較薄弱……”

“具體的計算我會聯系肖燁,他最近開會的地方正好有一台巨算,我會拜托他幫忙推演,但不要耽誤我們的實驗。”

她沉思著在紙上繼續做著計劃,很快地列上了參考的數目:“接下來我會跟進透鏡組的實驗,你們先按照這三個方案再做推進,之後如果透鏡那邊實在研究不出來的話,我們就……拆一個試試。”

確定好了方向,寧知星果斷地合上了本子:“先去吃飯,咱們下午繼續。”

何教授再度跟在了寧知星的身後,看著被簇擁離開的她,他臉上不自覺地跟上了笑。

這快起來和慢下去,都需要一個好的核心。

今天和他聊天的教授少說了一點,有時候快慢的差距,需要的是一個天才般地“腦”。

這就是了。

……

朱局長端坐在辦公室裏批改著文件。

他在來之前就已經和相關部門協調好了,為了更好地照顧A省的這些科學家,他的辦公室便直接安排在了幾所大學的中心點,他去哪所大學都很方便。

朱局長看著經費支出和收入明細,哭笑不得。

他們部門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兩方,一是國家分配,二是地方政府分配,可到了A省,這便強強多了一項,叫做立項科技項目巨額利潤回哺資金。

這資金顧名思義很好理解,之所以會有這麽一個資金,那是因為科技大學和寧知星實驗室都“太有錢”了,這不是在炫耀,而是在說實話,學校內部討論過幾回,最後和寧知星一並決定,這便要反哺於科技投入之中,說是這麽說,可實際科技大學和寧知星實驗室打回來的錢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部門支出的金額。

朱局長這是生平頭一次感受到什麽叫做經費花不完。

其實說實話,這點經費對於科研來說絕不算多,科研燒錢的項目多了去了,可問題是科大內的項目人家自己承擔了,其他學校的項目加起來都還沒有科大的一半多。

朱局長不是黑心人,他不忘初心,堅持著對寧知星的全方位照顧,可是吧他能做的還是太少,食堂已經升級了,他從本省內挖了不少大廚,清潔之類的後勤保障也做了鞏固,寧知星家周圍的防護也嚴格了許多,新的實驗大樓朱局長更是每天跟進進度……可這些哪算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