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聖路易(第2/3頁)

安娜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以護送自己的母親返回故國為由在巴黎與凡爾賽停駐了很長一段時間,在巴黎的學習,還有與科隆納公爵的親密相處,讓她對將來的婚姻不但不感到緊張和恐懼,反而十分期待——要說羅馬也曾經繁榮過,佛羅倫薩也是文藝復興的中心,但自從回到了佛羅倫薩,安娜就感覺到了這裏固然還保留著一些過去的色彩,但已經暗淡陳舊,只值得緬懷,而不值得去享有與追求了。

這座行宮已經完全按照法蘭西國王的偏好布置過了,沒有太多的顏色,沒有過分的裝飾,沒有累贅的帷幔,所有的一切又典雅又舒適,無以計數的花枝從水瓶,屋角的抽屜與扶手的末端垂掛下來,為這裏的空氣帶來清甜的氛圍。

比她更急切的是科隆納公爵,自從離開了凡爾賽,他有三四年沒能看見自己的父親了,他在之前的戰役是否受了傷,又或是感到疲倦?性情是否有所改變?對他來到意大利之後所做的一切是否感到滿意?他一邊忐忑不安,一邊又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

路易甚至沒有在房間裏等待自己的兒子。在科隆納家族的家長說話的時候,他就一直在眺望著窗外的庭院,這座宅邸原本屬於一個顯赫的羅馬將軍,這座客廳也是原先的餐廳,撤掉了古羅馬人的坐塌後,這裏的主人依然保留了面對庭院的這一部分——這一部分只有廊柱,沒有墻壁,只是將垂掛的帷幔換成了百葉木門。

路易就從這些木門裏走了出去,一直走到幾株很大的月桂樹下,古羅馬人用月桂枝葉編織成桂冠戴在凱旋的將軍頭上,現在已經過了月桂花期,但月桂葉子的清新氣味也足以令人心曠神怡——路易一開始只是躺在樹下小憩,一聽到科隆納公爵來了,他就立即從樹下一躍而起,迎向自己的兒子。

第一眼的時候,無論是路易十四還是科隆納公爵都微微一怔,雖然原因截然不同,路易是因為科隆納公爵居然又在這短短幾年裏長高了許多,也許是因為那不勒斯的事情,他更加瘦削和蒼白,他曾經與他的父親很像,現在卻又不那麽像了——他現在更像是他的母親,瑪利·曼奇尼,尤其是他的淺色頭發在長大後逐漸變深,比路易的金褐色還要深,幾乎都可以說是黑褐色了。

至於路易呢,巴黎和凡爾賽的人們認為路易十四並非常人,他的敵人更是捏造(也並不完全是捏造)他可能是個巫師的謠言也並非空穴來風,主要是相比起王後特蕾莎,路易的容貌在近十年裏似乎沒有什麽很大的改變,他的身體沒有變的臃腫,他的面孔沒有皺紋,他的頭發依然有光澤並且濃密。有那麽一瞬間,科隆納公爵就覺得幾年的時光仿佛根本不存在,他還在凡爾賽宮,和自己的父親與國王在一起。

不過在科隆納公爵還在怔愣的時候,路易已經遵循自己的本能,一步上前,緊緊地抱住了科隆納公爵,現在的科隆納公爵只比路易略低一點,但路易還是毫不費力地將他舉了起來,科隆納公爵頓時紅了臉,喊叫了起來,他身後的安娜則完全呆住了。

路易的魯莽行為將幾年的時間與漫長的距離造成的疏遠感一下子打破了,他放下科隆納公爵,牽著他的手,走到月桂樹下,坐在一張精美的絲毯上,這張絲毯有著鮮明的奧斯曼風格,因為宗教信仰的問題,奧斯曼土耳其的大部分絲毯都不會如歐羅巴的掛毯那樣編織出人物和動物,它們大多都是幾何圖案和花卉:“怎麽樣?”路易笑吟吟地問:“它原先被鋪在大維齊爾的帳篷裏。”

奧斯曼土耳其人雖然說是與聯軍和談,事實上就是投降,他們要將剩余的人帶回伊斯坦布爾,才能讓默罕默德四世將怒火集中在艾哈邁德一個人身上——如果路易不是法蘭西的國王而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或是奧地利的大公,他至少要狠狠地咬下一大口才會允許這些奧斯曼人離開,但既然他不是以上的任何一人,以及,利奧波德一世經過這場戰爭,不但不會對他,對法國有什麽感激之情,只會有更大的忌憚與憤怒——他當然不會表現的過於苛刻。

在這場和談中,聯軍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雖然大部分都是奧斯曼人的劫掠所得,路易的收獲無疑是最為巨大的,除了戰爭賠款、軍火貿易的收入,還有利奧波德一世的欠債——那些水泥、火油、白磷彈和面粉,以及火炮,槍支和彈藥,路易十四願意拿出來人們都要說一聲慷慨,利奧波德一世難道還能無恥地賴掉這筆賬不成?

甚至利奧波德一世自己的將軍也說,維也納城得以安然無恙,戰爭甚至沒有在奧地利境內爆發已經算是大幸運了,為了一些小小的欠債而咕咕噥噥實在是太有失一個君王應有的風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