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二更·我們成功了(第3/4頁)

至於不曾來過?當然不可能啦,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他也會讓營銷號時不時發一些人魚的照片和軟文,讓人魚的熱度持續發酵。

直到他們得到承認的那一天。

夜晚的碼頭顯得格外幽靜,此刻,卻十分熱鬧。

動與靜的交融,讓這張照片注定極具感染力。

人魚們在水中嬉戲打鬧,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卻不知道是為了救人而喜悅,還是為了歸家而興奮。

抑或是二者都有。

終於,離別的時間到了。

於歸洋和池淵縱身躍入海中,這次他不打算在張陽朔的研究所或者老王的海馬灘停留。他要帶著他們部落的戰士們,回家。

翌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一則《人魚的告別》刷爆了互聯網。

感染力極強的文字,加上極具沖擊力的配圖,讓人們不由得為人魚的離開而惋惜,心裏空落落的。

好像這些日子,關注災情,關注人魚,已經成了日常必做的一件事。

感慨過後,他們又開始想著,人魚還會回來嗎?

一定會的吧,一旦汛情發生,他們一定會為了救援而回來。

一時間,人們竟然不知道是希望他們回來,還是不希望他們回來,因為人魚回來的話,就意味著汛情發生了。

隨著海南災情的落幕,人們牽掛海南暴雨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

他們驚訝地發現,不論是海南省防總,還是國家防總,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人魚在這場防汛攻堅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人民日報》等士流媒體,更是對本次汛情中,人魚起到的作用大書特書。

當然了,它們也沒有忘記提到社會各界的救助,還有在汛情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

但他們的光芒,都被人魚所掩蓋了。

這很正常,人們實在是對人魚太過好奇了,他們很想親眼見一見人魚。

可惜人魚已經回歸了大海,這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遺憾。

另一邊,於歸洋和池淵帶領族群回到棲息地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他和池淵決定回到中國等待後續。

把族中事務交托給章常,他們便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兩條人魚相攜抵達海馬灘,見到了每天都在這裏等他們的王擁傑和林麗花。

“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害我跟你嫂子在這裏等了你們這麽久!”王擁傑沒好氣道,“救災結束後幹嘛不先回來一趟,我和花兒都不知道多擔心你們。”

於歸洋笑道:“這不是回來了嘛!當時我和池淵帶著幾百條人魚呢,他們要是都來的話,一頓就能把你這裏的存貨都吃光了。”

王擁傑倒吸一口涼氣:“那還是別來了。”

“小氣死你。”

寒暄過後,於歸洋便問起國家是否有動作。

王擁傑笑道:“明面上,中央好像按兵不動,但實際上你看,這些媒體向來都是跟著中央走的,他們這樣為你們造勢,你說上頭沒想法?怎麽可能!”

於歸洋也看了各大士流媒體的報道,這麽久了,和人魚有關的詞條熱度還是居高不下。

“真希望快點出台相關規定啊,到時候我就帶著族群住進來。”他調侃道。

王擁傑搖頭失笑:“瞧你那點出息,就不敢再往高處想想?”

於歸洋聽出了幾分貓膩:“怎麽了老王,你有內部消息?”

王擁傑如臨大敵:“別胡說,我可沒有!上次我都被劉委員警告了,說我明知人魚存在而不上報,但念在我籠絡人魚有功,功過相抵,以觀後效。”

於歸洋哈哈大笑,神特麽籠絡人魚:“我是沒想到,千防萬防還是被劉棟梁發現了。”

“廢話,他要是不老奸巨猾,能當上省委嗎?咱們那點手段,在他眼裏都不夠看的。”王擁傑揉揉他的腦袋,“這樣多好,以後你和你的部落都住到這裏來,海馬灘就熱鬧起來了。”

“那麽多人魚怕是住不下哦。”

“不怕,這附近還有一些無人島,你們在這,我看到時候誰還敢非法入境。”王擁傑半開玩笑道。

等待的日子略顯煎熬,好在有哥嫂在,還有池淵陪伴,令他焦躁的心得以平靜。

五月份,一項《關於人魚相關權益提案》橫空出世,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於歸洋第一時間閱讀了這份提案,上面提到人魚目前的相關權益,按照中華人名共和國公民的權益對等。

也就是說,人魚享有和中國公民一樣的權利和義務。

當然了,提案中也提到部分不等同的權利和義務,譬如受教育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等。他們也不能參加醫保社保,領不了養老金。

而且提案中明確指出,所有中國境內的人魚,都是該提案的適用人群。並且會在明年三月的兩會上,針對人魚具體的權益進行進一步討論。